《百年孤獨》里的世界,就在CBD旁邊
路邊的菜市場、街口的餛飩攤、小賣部和小超市里傳來的是流行歌曲《小芳》……行走在城中村時,仿佛時光流轉,回到了1990年代的中國城市。
責任編輯:楊昊
2007年11月28日,獵德村位于廣州珠江新城中心地帶,是廣州城中村改造第一村,遠處是珠江新城。
馬爾克斯的名著《百年孤獨》以其獨特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而著稱于世。
而中國現實中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不在小說里,就在我們身邊。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魔幻現實”色彩濃郁的城中村,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存在。
不足兩米寬的小巷、密布的“接吻樓”、貼滿小廣告的墻壁、搭著衣服的凌亂的電線……在城市中心密布的混凝土塔群邊緣處,總有一些這樣的“苔蘚”散落在周圍。其中有一些卻搖身一變,轉而成為了當代中國千萬富翁的聚集地。在中國,它們有一個特有的名字——城中村。
城中還有村!!!
錯落有致的樓房、寬敞的馬路、來往穿梭的車輛是農村人認為城市應有的特征。而微風輕拂金色麥田,牧童騎牛賞落日則是城市人對農村的美好暢想。城有城的格局,村有村的意境。在這種廣泛的認知背景下,“城中村”這個把城市和鄉村緊密集合在一起的名詞,就顯得頗有幾分魔幻現實色彩。
很多“80后”在小時候被問到有什么遠大理想時,“建筑工人”作為辛勤勞動偉大職業代表,無疑是熱門選項之一。然而等他們真正長大,卻驚訝地發現,他們小時候的理想真的是過于“遠大”了——“建筑工人”這一職業已經悄無聲息地從中國大地上幾近消失了。
從1990年代初開始,成千上萬的人從農村涌入城市務工。對于這些收入較低的進城務工人員來說,便宜的租金永遠是他們在租房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在城市的發展初期,自然村還散落其間,村民從浩大的務工潮中看到了商機,紛紛把原來一兩層高的房子翻修成六七層高的水泥房。為了使房子面積更大,獲取更多的租金,村民們甚至會從二樓挑梁出去,獨特的“握手樓”、“接吻樓”景觀由此形成。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達到7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