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破冰十四年,“兄弟”變“外人”? 環保機構垂直改革樣本

“垂改首要問題是要落實對地方政府的責任監督問題,這是目標,至于如何調機構、調人員,這些是手段。目標和手段不能顛倒?!?/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農健/圖)

“有的地方政府將環保部門當作‘外人’,在決策部署、協調指揮、執法行動以及關停違法企業、配套落實污染防治資金、環保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不夠、投入不大……”

“垂直管理后,部門之間協調工作由親兄弟之間的協作變為鄰里之間的協調,溝通配合難度增大,‘牽頭的牽不動,協調的不管用’成為普遍現象。”

“垂改首要問題是要落實對地方政府的責任監督問題,這是目標,至于如何調機構、調人員,這些是手段。目標和手段不能顛倒。”

縣環保局長們在會場上拍打桌子,情緒激動。“你們把我的手和腿都‘砍’走了,把我變成個植物人,我還干什么?”幾個月前,陜西省環保廳辦公室主任張育奎在關中地區調研環保機構垂直改革(以下簡稱“垂改”)時,對當時基層的僵持記憶猶新。

2016年9月22日,中央發布《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一場旨在厘清政府環保責任的全國改革拉開巨幕。在新聞吹風會上,環保部地方環保垂直管理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舜澤稱之為“根本性改革”,“要動體制、動機構、動人員”。

而陜西作為全國首批申報試點的省份,已是第二次邁入改革洪流。第一次則是在14年前,陜西一省自主探索市以下地方環保機構垂改。

14年風雨兼程,先行者似乎一肚子苦水。“垂直管理后,部門之間協調工作由親兄弟之間的協作變為鄰里之間的協調,溝通配合難度增大,‘牽頭的牽不動,協調的不管用’成為普遍現象。”2016年8月,《陜西省環保機構市以下垂直管理評估報告》對此總結。

始于一起水污染事件

近期,張育奎和陜西省環保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副處長李強,及人事處另一位同事,兵分三路,分別前往關中、陜南、陜北調研,三人也是陜西省環保廳垂直管理辦公室的主要工作人員。其中張育奎是本次垂改的臨時牽頭人。

李強2001年來到環保廳人事處參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參與陜西省環保系統垂直改革。2002年8月,《陜西省市以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正式發布。彼時,張育奎在延安市環保局工作,對全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