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路在何方?
幾年前,央視記者扛著攝像機,在街上追問行人:你幸福嗎?如果他們回到2300年前的希臘城邦,遇到一個伊壁鳩魯的哲學家,關于什么是幸福,他的回答會是三個詞:友誼、自由、思想。
如果進一步把“幸福”的外延擴大——什么是“幸福的城邦”?什么是“幸福的城市”? 幸福的城市如何可持續,她的引擎在哪里?日前,在河北固安舉辦了一場以“幸福城市 智慧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中法城市與建筑可持續發展(固安)論壇。伊壁鳩魯充滿哲思的回答引發了當代很多城市發展領域“大家”的共鳴,他們大都來自中法兩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城市規劃、交通規劃、建筑設計、景觀風貌、文化等各個領域。
第四屆中法城市與建筑可持續發展(固安)論壇上嘉賓合影
正如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所指出的:“城市規劃的最高目標是使市民安居樂業,人永遠是城市的主體,人的需要也正是城市規劃的需要。”城市的主人是市民,其發展應該“以人為本”。城市發展的核心就是解決人們的衣食住行、就醫、教育、就業等問題。但以人為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建筑學的思考中,我們會考慮給城市建立戰略原則,第一條就是對未來的展望。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需要考慮一下,這個人是誰?他們是什么人?”這是在當天論壇中第一個做主旨演講的知名城市規劃大師、中法建筑交流學會專家委員會主席特里·梅洛鼓勵與會觀眾思考的問題。
中法建筑交流學會專家委員會主席特里·梅洛就幸福城市的世界經驗發表演講
每座成熟城市現在的模樣,體現的是30年前的規劃思考和審美理念。比如,我們在2000年設計中國房子的時候,是我們對建于1985年的歷史了解的基礎上,到了2015年這個城市成熟起來,這其中就有30年的差別。30年的差別,城市成熟以后,往往它已經不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
“未來的30年,城市中的產業、企業是什么樣?市民有什么期望?你們的小孩子未來會怎么想?我們要把什么樣的城市交給他們?”特里·梅洛進一步提問。“假如我在固安工作的話,我和我的團隊會花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時間來了解2030年固安的情況將是如何的。固安是非常好的地方,城鄉非常有機的集合,這能夠展現整個中國現狀的一個縮影在這兒。”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從時間的維度,在“操盤”城市規劃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今年幾十年可能性和彈性;從空間的維度,城市發展與市民生活、工作持久健康的關系,真正“以人為本”。這里都離不開城市發展一個關鍵因素:產業。產業是城市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唯有產城融合才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產業是發展的核心,是跨越發展的動力源;城市是發展的平臺,是產業壯大的承載地;城市建設的水平決定著產業發展的層次,產城融合的程度決定著城市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當天的論壇現場,固安縣委書記楊培蘇在致歡迎辭中提到,只有深刻認識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才能搭建起更高的發展平臺,進而在未來發展競爭中贏得先機。
實際上,固安產業新城自己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例子。14年前,當固安縣政府創新性的引入華夏幸福這一市場力量和先進的產業新城模式時,固安還只是一個典型的環首都經濟帶上的農業縣。“釣具、腸衣、濾芯、塑料”號稱是支撐全縣產業的“四大金剛”。從2002年到2016年,固安創造了河北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奇跡。從廊坊市的倒數后三位蹣跚起步,一年一大步,目前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居河北省縣(市)第二名,綜合經濟實力已穩居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方陣。
“在中國,固安是一個縮影,在這里,它將融入北京和天津京津冀一體化經濟進程中,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智能交通、節能、新技術等等。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我們歐洲、法國和中國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法國文化部高級官員、中法創新與數字化委員會主席卡特琳?魯杰麗女士在代表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活動尾聲閉幕詞的講話中對固安產業新城的實踐表示了贊許。
緣于此次論壇中法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的“友誼”,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三方達成了多項合作:中法建筑交流學會與華夏幸福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固安縣人民政府與IFADUR法中建筑與城鄉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三浦威特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協議,通過中法智庫共同謀劃固安產業新城的未來發展。
思想:創新,幸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引擎
“城市,是一個很時髦的事情,從人類的居住、記事、貿易、交流、生活,這是全人類最大的創新產品;同時城市也是很麻煩的,因為它是所有人可以參與的一件事情,不是僅僅只有市長、規劃師、老百姓,甚至包括那些動植物,他們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包括看不見的情感。”
華夏幸福全球城市研究院李玉峰院長在解讀城市發展時候提到城市的復雜性,它需要所有要素介入它的誕生、發展、運營。
亞洲都市化問題研究專家尼古拉·杜埃、法國交通規劃專家、法國瑞奇聯合建筑事務所董事長托馬·瑞奇、法中建筑與城鄉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方院長李李國、華夏幸福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李玉峰進行圓桌會談
“華夏幸福18年來一直在做這件事情,也面臨很多挑戰,所以如何從多專業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戰略角度去思考城市,是我們所有人面對的巨大挑戰。”李院長不無敬畏地說。
類似固安產業新城這樣的城市主題,其跨越式發展,不是無源之水。產業是根基,有了基礎,是什么促進源源不斷的活水?其持續發揮的引擎是什么?與此息息相關的一個關鍵詞是:創新。
當前,中國經濟步入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新階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核心和關鍵在于創新。與會專家認為,在中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尋找城市發展路徑人文驅動力,如何實現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針對這一課題,作為固安產業新城的運營主體,華夏幸福給出的解答方式是:全球技術商業化中心(GTC),即借助華夏幸福“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創新發展模式,立足自身優勢,從產業發展的需求出發,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搭建創新服務平臺:到技術轉化,再到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化。
第四屆中法城市與建筑可持續發展(固安)論壇現場
具體到產城融合的基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上,創新體現在產業規劃布局的合理設計,比如以國家產業規劃政策為指導,戰略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電子商務、生產性服務業”五大優勢產業集群。截至2016年6月底,固安產業新城累計引入約537家企業,包括德益陽光生物技術等生物醫藥類科技研發機構與企業,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核心的航天企業,以京東方為主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實現項目簽約投資額近千億元。
就在日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6代AMOLED項目——固安云谷第6代AMOLED項目,在固安高新區正式啟動。該項目有望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國際新型顯示產業競爭的重大項目,實現我國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的“彎道超車”,并打造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后“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此項目也為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迎來了“開門紅”,打響了“第一炮”。
產業創新還體現在產業布局的立體和縱深化:不僅僅只是產業中特定企業或者企業集群的引入和發展,更要向前端深入,為企業引入科研和智力支持,為技術成果引入孵化和商業化機制。特別是2012年固安產業新城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引進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通過產業化的立體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把產業創新行動變成實實在在的創新發展成果。
2015年12月18日,中國(河北)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在固安產業新城啟動運行,這里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9個月時間,這里已有49個博士后企業簽約落戶,累計簽約投資額33.7億元,預計年底產值可達15億元。產業新城先后建起了全國首個國家級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河北省首個海外高科技孵化器、清華大學首個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成為京南活力四射的區域創新沃土。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它表達了一種對城市的期許:“好”的城市,能提供“好”的生活;我們不僅要為自己過好日子而努力,還要考慮城市的需要讓城市也美好起來。
無論是作為城市中的人,產業中的人,城市中的運營者,產業中的規劃者......都可以為我們的“幸福城市”做點什么。如固安產業新城一樣,也許她已經很好,也許她需要很多改進,其中的人們都在努力為她“變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