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法律服務網,接待全國求助者“追兇農婦”成名之后

緝兇聞名后,李桂英成了鎮上的大忙人。去年底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維權者上門,向李桂英學習經驗。來求助的人多了,她干脆做了個來訪登記表,讓求助者自己把反映的問題寫下來,“有證據的寫,沒證據的不要寫,法律就是看證據?!?/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孫一平

 

李桂英追兇時買了很多法律方面的書,她認為偵查學給她幫助極大。(南方周末記者 王瑞鋒/圖)

緝兇聞名后,李桂英成了鎮上的大忙人。去年底以來,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維權者上門,向李桂英學習經驗。來求助的人多了,她干脆做了個來訪登記表,讓求助者自己把反映的問題寫下來,“有證據的寫,沒證據的不要寫,法律就是看證據。”

“捉拿兇手”。河南項城農婦李桂英十多年來的想法,就是把傷害丈夫致死的兇手捉拿歸案。

2016年9月30日,當法院送達的文書顯示最后三名嫌犯分別被判“死緩、無期徒刑和十五年有期徒刑”時,她的心情稍稍舒坦一些。此前,最早服法的兩名罪犯已刑滿釋放。

1998年初,項城南頓鎮齊坡村李桂英的丈夫被同村5個村民傷害致死,5人隨即銷聲匿跡。由于當地警方未能抓獲嫌犯,李桂英自己踏上了緝兇之路。

她從書上自學偵查學和偽裝術,發展全村村民做“線人”。李桂英用了17年時間遍尋十多個省份,最終找到4個兇手。2015年12月,農婦李桂英緝兇的傳奇故事被媒體關注的第17天后,最后一名嫌犯被警方抓獲。

10月21日,坐在一幅畫滿圓圈的中國地圖前,李桂英說起她緝兇去過的地方。

李桂英如今已經60歲了,緝兇時養成的警惕眼神不復存在,換之以慈祥和善的笑容。自己緝兇的17年間,農婦李桂英嘗盡人間冷暖,也得到過許多陌生人的幫助。

知恩圖報,是她做人處事的簡單哲學。緝兇聞名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維權者上門,向李桂英學習維權經驗。“信法不信訪,法律肯定比上訪好使。”李桂英對求助者反復念叨。有時候,她也會忽然陷入沉思,感嘆自己這17年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了。

鄉村命案

如果沒有18年前的一場爭執,李桂英將過著一個普通農婦該有的平靜生活。

李桂英和丈夫齊元德曾是河南項城南頓鎮齊坡村的民辦教師。兩人結婚后,李桂英被選為村婦女主任,齊元德腦子靈活,買來機械設備,做鉚釘加工的生意。一家人日子紅火,在全村最早買了拖拉機,蓋起第一棟小樓。但一場爭端,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

當時的情景,李桂英至今仍記得很清楚。1998年農歷正月初三,李桂英和丈夫走親戚,傍晚回村快到家時,李桂英遇到幾個鄰居便聊起天來。

一旁經過的村民齊學山以為李桂英在罵他,與其發生爭執,拿磚頭砸李桂英。隨即,齊學山的兄弟齊金山、齊保山和同村朋友齊海營、齊擴軍拎著殺豬刀、鐵锨和木棍一起上來圍打李桂英。丈夫齊元德聽到妻子被打后,拿著鐮刀沖出家門替李桂英解圍。

事實上,在沖突發生前,兩家人的積怨已久。李桂英因一塊宅基地與齊金山產生過紛爭,而齊金山、齊學山、齊擴軍和齊海營四家曾因超生被處罰,他們懷疑婦女主任李桂英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