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交給你什么就拍什么” 拍攝自然界“八卦”的人

顧瑩意識到,當她走近,近得足以捕捉藏羚羊的眼睛時,也意味著一息尚存的藏羚羊能看見她。而她是誰?她是人,是“殺死藏羚羊兇手的同類”。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萬曉華

當攝影師顧瑩靠近臨死的藏羚羊時,她意識到自己是“殺死藏羚羊兇手的同類”。(顧瑩/圖)

顧瑩意識到,當她走近,近得足以捕捉藏羚羊的眼睛時,也意味著一息尚存的藏羚羊能看見她。而她是誰?她是人,是“殺死藏羚羊兇手的同類”。

彭永松展示了一張照片,一只白眉林鴝喉嚨被大頭針刺穿。他斷定,是某個卑劣的拍攝者用大頭針把面包蟲釘在樹干上誘鳥,結果鳥吃蟲時連針一起吞下。

拍,還是不拍?

距離顧瑩五米開外,躺著一頭垂死的藏羚羊。它在遷徙途中穿越青藏公路,被疾馳而過的汽車撞傷了后肢。

顧瑩已經為它拍了一張“全身照”,她還想拍一張面部特寫,記錄下藏羚羊瀕臨死亡時的眼神。

難題在于,顧瑩意識到,當她走近,近得足以捕捉藏羚羊的眼睛時,也意味著一息尚存的藏羚羊能看見她。而她是誰?她是人,是“殺死藏羚羊兇手的同類”。

為拍攝藏羚羊,顧瑩在2016年“潛伏”可可西里十日,進食、排泄、觀察、拍照,一切行動都必須隱蔽在帳篷里。一旦走出帳篷,這一天就報廢了,藏羚羊不會再現身。這個物種是這么恐懼人類,顧瑩不忍它再增痛苦。

每一個持續將鏡頭對準動物的拍攝者,遲早會面臨顧瑩的困境。當他們拍攝動物時,他們在拍攝什么?回答這個問題,有時靠領悟,有時靠傳承。

“我拼的就是離動物足夠近”

2016年10月,“云上中國影像自然保護計劃”在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了一整周。這是今年的第三期。來自北歐、臺灣地區及中國大陸的知名攝影師當起了講師,學員中有攝影愛好者,主角則是20名從各自然保護區來的巡護員。

唐家河巡護員馬文虎顯得有點窘迫。有的營員扛來了25公斤重的拍攝器材,而他的全副家當只有一支入門單反。“相機不好,我拼的就是離動物足夠近。”

十年前,馬文虎還不玩攝影。一次巡山到密林深處,他看見一只小麂躥過叢林,身后跟著毛冠鹿的小崽。小毛冠鹿還沒斷奶,似乎是和母鹿走散了,也走餓了,就在小麂腹部拱來拱去。小麂認出不是自己的孩子,用后蹄蹬它。

馬文虎念念不忘這一幕,嘆息沒能記錄下來。休假時他進省城,花九個月工資買下相機,這還引發了一場“家庭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