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化戰略反思】本輪通脹的根本原因是“失控的城鎮化”
中國的經濟增長陷入了一個有趣的怪圈,經濟增長依賴土地,土地因經濟增長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導致價格水平的狂漲,而價格的狂漲又吃掉了經濟增長所產生的財富價值。
責任編輯:鄧瑾
中國城鎮化戰略反思專題
中國的經濟增長陷入了一個有趣的怪圈,經濟增長依賴土地,土地因經濟增長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導致價格水平的狂漲,而價格的狂漲又吃掉了經濟增長所產生的財富價值。所以,要真正做到通脹的標本兼治,中國政府應嚴格控制住城鎮化進程,使城鎮化發展規模不再侵吞已經在警戒線邊緣掙扎的農耕地。
城鎮化與通脹的影響關系邏輯示意
本輪通脹 覆蓋全球
幾十年來,世界上出現過三次大規模通貨膨脹,但其影響大多局限在一定的國家或地區。而當前,根據高盛公司發布的全球通脹指數,全球通脹水平在去年11月達到了4.8%,比上年同期高出2個百分點。
該指數追蹤的國家中,80%出現了通脹水平加速的情況。除日本以外的主要發達國家和八成的發展中國家均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發達國家中,美國目前通貨膨脹率為4.4%,高出美聯儲1%-2%的預期目標一倍以上;歐元區為3.3%,創歐元問世以來的新高;發展中國家中,印尼、印度、沙特、南非、巴西的通貨膨脹率分別為6.6%、5.9%、12%、9.3%、4.5%,阿根廷、委內瑞拉均超過10%;轉型國家中,俄羅斯的通貨膨脹率為12.8%。
某種意義上講,此次通貨膨脹具有了全球化的特點。
新一輪全球通貨膨脹的突出表現是能源、糧食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40%,而之前一年中的漲幅只有9%。
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2007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70%,鐵礦石上漲95%,銅上漲40%。小麥價格近兩年來上漲近兩倍,玉米上漲一倍多,大豆上漲近一倍,白米價格也上漲了75%。今年以來,美國能源價格上漲30%,歐元區上漲15%;美國和歐元區食品價格上漲8%左右,印尼上漲14%,南非上漲15%。
圍繞穩定農產品價格,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增加糧食生產和供給上大做文章。歐盟對其共同農業政策作出調整,取消了實行十幾年的土地休耕計劃,還增加了牛奶生產配額。其他一些國家也多采取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取消或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限制農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