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整個地球生命力恐下降67%
按現有趨勢,數學模型推測,到2020年,整個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將會達到67%。
責任編輯:何海寧
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數顯示,從1970年到2012年,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整體下降了58%。其中,陸地物種種群數量整體下降38%。淡水物種種群數量整體下降81%,海洋物種種群數量整體下降36%。按現有趨勢,數學模型推測,到2020年,整個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將會達到67%。
10月27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2016》),描述了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第一次過度開發地球資源的過程,突出了改變社會能源和糧食體系的必要性。
《報告2016》由WWF聯合28個外部機構共同編寫,數據來源于權威機構或通過同行評議的科學期刊,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倫敦動物協會、《Science》等。數據截止時間為2012年,WWF中國辦公室項目執行總監李琳解釋,和往期報告一樣,因為涉及數據的公正性和可獲得性,全球層面上可信度比較高的數據有四年的滯后。
野生動物正前所未有地消失
地球生命力指數(LPI)通過收集各種脊椎動物物種種群數據來衡量生物多樣性,并計算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的平均值變化,提供地球的生態狀況重要指標。覆蓋世界各地的3706個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物種的14152個受監測的種群。
地球生命指數1970年至2012年間下降58%(范圍:48%—66%)。白線代表指標值,陰影部分代表該趨勢的95%的置信區間。
數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