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該不該害怕嫁錯郎
即便到如今,說到一個女人的史詩,不是她的作品和成就,而是她的婚姻史。
10月26日,張雨綺在微博@張雨綺工作室 中正式公布婚訊。
近日,女星張雨綺閃婚引發熱議,“相識10天相戀,相識70天結婚”,媒體紛紛開扒這位神秘圈外人是何方神圣,一時間,張雨綺就登上了微博實時熱搜榜首位。似乎,吃瓜群眾都愛閑聊——張雨綺這回是不是又嫁錯郎?范冰冰為何找了不如自己名氣大的李晨談戀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從古到今的女性擇偶觀變化。
古典女性嫁人史
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國產電視劇里,女子嫁人的情景都會被濃墨重彩地渲染:鏡頭從出嫁女子的盈盈淚目轉到爹娘的紅眼圈,從親友團的悲喜交加到伴娘閨蜜們的喜極而泣,這樣的特寫鏡頭多了,不禁令人生疑:結個婚而已,又不是大仇得報,哭個啥呢?有趣的反襯是,男方的家人們喝酒撕肉,笑到狗竇大開,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讓人這么開心???
可不是嗎?在古代,女人就是婆家的一件財產,精明的父母也并不介意將女兒早早嫁出去,中國宋代(960—1279)就有了“童養媳”的婚俗,婆家把未來的兒媳從小養到大,以便培養惟命是從、任勞任怨的兒媳婦;印度家庭也認為新娘從小便由丈夫或公婆對其進行訓練和定型是非常重要的;12世紀的歐洲,盡管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盡量的保護女孩們,規定了最低合法婚齡12歲,但還是有很多父母給6、7歲的女兒訂了婚;古代雅典的多數女子會在14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