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力推,企業冷淡,車主看不到 汽車油耗標識:強推七年無果
要有效推行我國車輛能效標識就要讓標識看得懂、數靠譜、夠刺激、有執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目前執行的車輛油耗標識。
要有效推行我國車輛能效標識就要讓標識看得懂、數靠譜、夠刺激、有執行。
有位客人來買車,他會如何問?
“小二,來個豪車!”但如果他是這樣問:“小二,來個1200公斤的!”會不會顛覆你的三觀?
在眾多事關衣食住行的產品環保標識中,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識(以下簡稱油耗標識)盡管已執行了7年之久,但可能會上榜“最不眼熟”環保標識。
如果這一標識得以推廣,上述將會是尋常一幕:客人只是在比較這一整車質量檔次中,哪一款車型更節油。
車輛油耗標識展示車輛產品在典型使用情況下的能耗,以指導消費者做出有利節能減排的購車選擇。我國目前執行的是工信部2009開始推行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其法規文件是國家標準GB22757-2008,具有強制力。
這個標準的出臺,是當時國家開始提升整個輕型車油耗的管理,工信部自2008年起啟動了一系列專項課題研究,并在2011年出臺了第三階段乘用車油耗標準。
較前兩期乘用車油耗標準的嚴格幅度,第三階段標準不僅加嚴了目標值,而且引入了新的企業平均達標機制,在這一機制中各類車型的銷售量直接參與企業達標值的計算,因此消費者是否對低油耗的車買賬,會對企業達標起到關鍵作用。
監管機構構思了一攬子政策包括油耗標準、財稅政策和油耗標識,從強制、市場和消費者認同三方面共同推進油耗管理。因此工信部制定了油耗標準之后,就著手推標識,并開展鼓勵車輛節油的財稅政策的研究。
無法落實的強制標準
標識標準定于2009年7月實施。雖然是國家強制標準,但遲遲得不到真正落實。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
一是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標識雖然歸工信部管理,但是工信部主要職責是:測試并認證車輛油耗水平,規定標識上必須顯示的內容和格式,然后要求企業按照認證的油耗水平和規定的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