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又來了: 電商的盛宴,剁手黨的眼淚?
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共檢出知名電商平臺9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7.3%。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丁捷
2015年國家發改委:與兩個月內的歷史低價相比,“雙11”當天的促銷價格中有53.6%的商品是上漲的。
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共檢出知名電商平臺9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7.3%。
11月11日,全年唯一一個由四個相同數字組成的日期,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經歷了從“光棍節”到“雙11”的角色變換。“雙11”的意義也從曾經有些黑色幽默的單身者“節日”變身為如今國民每年一度的狂歡式購物盛宴。
時間倒回七年前的中國,電商方興未艾,根本沒有人料到,起初的天貓“雙11”促銷會有如今盛世般的火熱場景。2015年11月11日,天貓交易額突破900億元,相較2009年0.52億的營業額,足足超出1700倍。還有京東、1號店、蘇寧等電商平臺同樣也獲得不菲的業績。
然而,火熱的背后是另外一重由虛假折扣、以次充好、到貨遲緩和維權艱難構成的冰冷現實,每年狂歡過后亦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高發期。
即便如此,至少有千萬級數量的消費者早已摩拳擦掌,將自己相中的產品放入了購物車,只等時鐘指向“雙11”的零點零分。
火熱狂歡
“那會兒只知道這是光棍節,覺得這一天商家搞促銷純粹是借了單身狗自我調侃的噱頭。”22歲的網購達人林希在“雙11”元年時還在上高中,沒有自己的支付寶,更談不上在那一天能夠瘋狂剁手。
2012年,剛剛邁入大學校園的林希在天貓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剁手之旅”。他給自己置辦了一套運動裝、一件襯衫和一雙跑鞋。而與林希一樣,三位室友也在這一天完成了蓄謀已久的采購。不過,四個人都沒有事先去比較商品在“雙11”當天和之前兩個月的價格,到底便宜了多少。
“看到各種滿減就覺得很劃算,加上大家都在買,就跟風了。”林希說,他還記得那個“雙11”前夜,宿舍樓里燈火通明,自己所在的六樓更是沒有一個寢室在半夜十二點前熄燈睡覺。
大學生一直是“雙11”購物大軍的主力,而對于林希他們來說,更加瘋狂的還在后面。林希所在的學校里,學生們平時收發快遞的地點在一座食堂背后的石階之下,每一家快遞公司擁有自己的活動板房。然而,在那一年“雙11”后,多得數不清的快遞包裹在幾天之內就占領了食堂旁邊的一大片草坪。林希說,這一“壯觀”的景象,在其后幾年間的“雙11”過程中一直存續至今。
2009年后,國內電商經歷了一波快速發展,馬云的淘寶和劉強東的京東開始崛起成為兩大“巨頭”,天貓“雙11”的影響力也開始爆炸式增長。到了2012年,包括京東、易迅、當當、國美、蘇寧等電商平臺圍繞這一天都開展了促銷活動,當年天貓的“雙11”營業額首度突破百億大關。
與此同時,林希在“雙11”期間的“剁手”也在持續,根據他自己的估算,自從進入大學校園,每年的這一天,在淘寶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