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時日,中國將成為商品生產和思想創造的全球中心”

“創新來自哪里?來自私有產權的保護,所以我一再呼吁在這個時候要堅定信心,堅定信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通過司法改革,保護私有產權?!?/blockquote>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上倒下、從左到右依次為:吳敬璉、李榮融、許善達、曹遠征、許小年。(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6年11月4日-5日,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大梅沙論壇在深圳舉行,以“創新與‘十三五’”為主題的本屆論壇,設置了國企改革、金融創新等多個專題論壇,包括南非前總統德克勒克、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森及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等在內的一百五十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這些議題進行了演講和討論。

南方周末記者受邀與會,記錄了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中國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等部分嘉賓的發言,以饗讀者。

“早期產業政策由于允許政府可以隨意挑選贏家與輸家,從而加大了政府被龐大的利益集團所俘獲的風險。”

“講建現代企業制度更要突出兩條,政企分開是第一條,第二條是公司治理中首先要解決公司治理結構問題,這兩個不解決其他不用談。”

“創新來自哪里?來自私有產權的保護,所以我一再呼吁在這個時候要堅定信心,堅定信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通過司法改革,保護私有產權。”

吳敬璉:產業政策爭論只關注了現象層面

我們官產學各界的有識之士,這些年來對改革和發展做了很多的貢獻,但是也存在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較多地關注那些現象層面的討論,而沒有更多研究這些現象背后本質性的、規律性的基本問題。

最近討論得很熱烈的產業政策就是這樣一個問題?,F在各方正在討論產業政策有效還是無效,其實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二十幾年了,但討論并沒有逐步深入,常常出現在表面層次上打轉的情況。

中國是從日本引進產業政策的,日本在1970年代就開始執行一套產業政策。在二戰后初期和1960年代的高速增長時期,產業政策表現出它很多積極方面的作用。但我們沒有注意的是,在高速增長時期所采取的這類產業政策,早在1970年代日本國內就進行了反思。在1980年代初期,以東京大學的小宮隆太郎教授為首的一批經濟學家組織起來,對日本的產業政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

他們經過兩年多的工作,在1984年出版了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站在現代經濟學理論的高度,對產業政策的理論基礎和實際內容、執行后果,進行全面的回顧和檢討,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產業政策由于允許政府可以隨意挑選贏家與輸家,從而加大了政府被龐大的利益集團所俘獲的風險。

應該說我們在接受日本經驗的時候,由于缺乏批判性,缺乏理論的高度,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定的偏差。

而在國際學術領域中,對產業政策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多新的進展。在小宮隆太郎他們編的那本書里面就可以看到,他們認為產業政策是需要的,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呢?主要就是在出現了市場失靈的時候,用產業政策來彌補市場失靈。

后來的研究比“彌補市場失靈”更進了一步,就是怎么能夠通過政府的產業政策來強化競爭。比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