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墓:數百年來,首次打開
耶穌墓,又稱“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內。墓內最重要的遺物是一塊耶穌停尸石。
責任編輯:楊嘉敏
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苦路,當年耶穌扛著沉重的十字架走過這條路,共停留14次,如今被稱為“苦路14站”,每一站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朝圣。
耶穌墓,又稱“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內。墓內最重要的遺物是一塊耶穌停尸石。最近,耶穌墓已經被考古人員打開,沉睡數百年的停尸石重見天日。該石頭系耶穌本人被釘十字架后,遺體從十字架上轉移到山洞內這塊被用作“殯葬床”的石頭上。
圣歌繚繞的耶路撒冷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跟隨法國考古學家們的腳步來到了耶路撒冷,對耶穌墓內的建筑結構、保存狀況和宗教功能作了一個系統的考察。2015年的春天,原本確定了跟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往土耳其和敘利亞參加文物保護工作,但由于敘利亞局勢突然緊張,臨時無法成行。在悵失和擔憂之際,我接到了法國科學院終身秘書長Zink先生的電話,通知我獲得了法國科學院和法國外交與歐洲事務部聯合資助的考古學專項資金。
因為這個機緣,兩個月后的夏天,我飛到了炎熱的以色列,接手了法國駐耶路撒冷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從人文主義中心巴黎到了圣歌繚繞的耶路撒冷,起初的生活極不適應。耶路撒冷濃重的宗教氛圍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凌晨三點清真寺的祈禱聲讓人無法入眠,清晨基督教的唱詩班如約開嗓,入夜猶太教傳統派開始向哭墻云集,迥然不同的各種宗教儀式猶如走馬燈一般在這個千年古城里變換著。
表面的和諧掩蓋不了不同宗教群體之間的緊張關系,我所在的法國考古研究所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屬于阿拉伯人的東耶路撒冷區域,根據1947年的巴以分治決議,這里應為巴勒斯坦領土。但是經過五次阿以戰爭之后,阿拉伯人聚居區被以色列人完全占領。走出研究所大門,大馬士革門前的阿拉伯小商販和耶胡達大街上的猶太青年巡警相隔不過百米,但是老死不相往來。即便在考古學家中間,來自各個宗教信仰的學者也是各執一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