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牛扒不再搭配洋酒
吃西餐配什么酒最好?葡萄酒唄,可能很多人會不假思索給出這個答案。
其實不然,葡萄酒是一個太過寬泛的定義,在西餐文化中,葡萄酒是有更細致的區分,正確的搭配,能將食物的精妙之處襯托放大,讓用餐體驗更加完整、有層次。如果不合適,可能就會像你看一個人吃老北京炸醬面就啤酒,感覺實在太奇怪了。
正確的西式晚宴配酒小Tips:
在較為正式的晚宴中,對應不同的菜品,至少要喝四種酒:分別為餐前酒、餐中酒、甜食酒和餐后酒。
西方飲食文化中餐酒搭配的標準很多,但大致上有一個簡單的規律:口味清淡的菜式,例如魚肉,應與香味淡雅、色澤較淺的酒相配,而深色的肉禽類,例如牛排,則應該與香味濃郁的酒相配。具體的搭配方法,可見下圖:
除了根據上述經驗,挑選合適的餐中酒,另外三種酒也搭配適宜,才能讓一頓晚宴達到完美。
餐前酒:很多西方人喜愛在用餐之前飲用一杯具有開胃功能的酒品。這類酒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味芳香、刺激食欲。餐前酒通常含糖分很少,口味或酸、或干烈。
餐中酒:在用餐時飲用的酒,通常有干紅、干白。
甜食酒:甜食是西餐中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在用甜食的時候,西餐也有相對的甜食酒來相配合的。甜食酒是以葡萄酒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酒,由于酒中勾兌了白蘭地酒或食用酒精等原料,因此屬于配制酒類。這類酒的基酒酒精含量很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果汁味和甜度。
餐后酒:餐后酒也被稱為利口酒。餐后酒的酒精度常在20度到40度之間,這類酒要甜味濃,含糖量多。摻雜了諸多藥材,飲后能化解食物於結,促進消化。
簡餐的葡萄酒該怎么選呢?
除去比較正式的晚宴,1-2款酒就足以滿足佐餐的需求。白葡萄酒(干白)和紅葡萄酒(干紅)通常是佐餐最合適的選擇。
法國是葡萄酒文化蓬勃發展的淵源地。重視風土的法國人,通常用產地來標記葡萄酒——而不是用葡萄品種的名字。因此熟悉干白、干紅的常見品類,以及相應的代表性產區,對于選酒格外重要。
有些高檔餐廳提供的酒水單,會涵蓋上百種不同的美酒。如果你不想一一瀏覽繁多的品類以及產地、年份信息,下面推薦的這幾款您可以特別留意。
如果想選用白葡萄酒,下面這三種比較贊:
霞多麗 Chardonnay(法國勃艮第):香氣呈柑橘、杏仁、蜂蜜等,有時也會散發菠蘿、芒果等熱帶水果氣息。如果在橡木桶中發酵,則可能會充滿奶油、香草等氣息,口感比較圓潤豐滿。適合搭配新鮮海產品、各種魚類、雞肉、牛肉。
長相思 Sauvignon Blanc (法國盧瓦爾河谷,新西蘭):酒體顏色淡、散發著柑橘、葡萄柚和蘆筍味。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釀制工藝會影響長相思的風味。在釀制過程中不經過橡木桶陳釀的長相思保有著酸度與果香,口感清脆,許多人會拿它來搭配頭盤,或者干脆取代香檳,當開胃酒喝。
雷司令 Riesling(法國阿爾薩斯Alsace,德國):隨著土壤的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個性,例如微微的白花香、礦物味,而陳年后會有蜂蜜味甚至汽油味。雷司令幾乎適合所有的食物,中國、韓國菜里的調味香料以及印度菜中的水果和辛辣調料,像酸辣醬和咖喱都能與雷司令相配。
如果是紅葡萄酒,以下這些可以考慮:
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波爾多,美國加州): 適合搭配口味濃重、特別是有些油膩的菜肴很合適,比如烤牛排,紅燒肉、紅燜羊肉和蘑菇等。吃了這些菜肴再喝赤霞珠紅酒,會覺得口內的油膩被洗刷一凈,留下清爽的感覺。
梅洛 Merlot(圣愛美隆,波美侯):梅洛比較百搭。風味相對輕柔,酒中散發著一絲漿果、李子干以及香料的氣息。上等的梅洛葡萄酒口感圓潤、豐腴,而且質地順滑。
黑皮諾 Pinot Noir(法國勃艮第):色澤呈寶石紅,酸度較高,單寧質感細致平滑。它的香氣讓人聯想到櫻桃、覆盆子、黑莓等味道,上好的黑皮諾陳年后還有酸梅、野味甚至動物皮毛的味道。適合搭配牛肉、鴨肉、烤雞以及烤鮭魚等。
西拉或西拉子 Syrah/Shiraz (法國羅納河谷產區,澳洲):不同地區培育出的西拉所釀制的葡萄酒味道完全不同:溫暖地區的富有紅莓以至黑莓的味道;涼爽地區的富含胡椒和辛辣的味道。特別適合搭配燉菜等冬季菜肴以及牛肉和羊肉。
中國白酒配西餐是新時尚搭配
可能有問,前面這些配酒是不是有點太老套,外國這么喝這么多年,就不膩歪嗎?外國的好奇寶寶當然不滿足上面這些經典搭配,在尋找新鮮玩法時,中國的白酒茅臺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中國白酒配西餐,正日益成為一種時尚喝法。
茅臺酒配煙熏三文魚,是最受歡迎的搭配之一。三文魚從海上被撈出后,經過煙熏,撒上一點點的鹽或香草,淋一點檸檬汁,再配上茅臺酒,醬香白酒幽雅濃郁的香氣和醇和的口感,搭配海鮮天然的鮮甜可口,堪稱完美。
歐美的調酒師還開始了一個有趣的嘗試: 將來自東方古老的酒,用在歐美時下流行的雞尾酒中。
基酒在雞尾酒中起決定性的主導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當家要素。茅臺酒顏色透明清亮,氣味濃郁芬芳,而且度數高達40 - 60度,本身就是非常理想的基酒選擇。
在2014年的中國農歷新年期間,巴黎洲際酒店創新地推出了兩款茅臺雞尾酒,分別叫做椰香茅臺(Coconut Cooler)和宇宙沁酷(Cosmo Moutai)。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巴黎調酒界的眾多目光。
同年10月份,巴黎半島酒店也推出了新的一款雞尾酒叫海派玫瑰(La Rose d’Occident)。其中有黃瓜的清香來中和茅臺酒醇厚,另有葡萄柚汁來提味。這幾款茅臺雞尾酒以獨特的口感完美結合了中西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
一位國際調酒師評論道:“飲茅臺雞尾酒,其實就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或者是飲歷史飲年輪,尋找的是一種感覺,至于是什么感覺,也許只有小酌淺飲者心知肚明了。”
歐美專業調酒師的推崇,更帶動了大眾市場對茅臺的消費。據外媒報道,一款以茅臺為基酒的白酒雞尾酒,在曼哈頓的Roll酒吧成為了銷量新星。
2015年,在雞尾酒之都美國紐約出現了全球第一家海外的白酒酒吧Lumos,里面提供的將近六十多種雞尾酒全都是用白酒作為基酒來調制的。隨后在曼哈頓上西區、下東區,以及布魯克林,還有舊金山和洛杉磯,也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了許多用白酒調制雞尾酒的酒吧。
(身為調酒師的帕布羅•阿圭勒在自己的酒吧中提供白酒雞尾酒)
不要小瞧茅臺在酒吧與雞尾酒的融合的意義,像二戰以前,伏特加只在俄羅斯和墨西哥地區小范圍流行,但二戰以后,就是因為在酒吧里新推了一款里配伏特加的雞尾酒,它的名字才開始享譽世界。
今年6月份,第九屆巴黎雞尾酒烈酒大會Cocktails Spirits 2016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酒類專家、調酒師和雞尾酒烈酒愛好者。這是全歐洲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雞尾酒盛世。貴州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再次被邀請參加歐洲這一業內最高端盛會。這證明茅臺與雞尾酒的融合,已不僅在小范圍內掀起了熱潮,更受到了行業權威的肯定。
當茅臺玩起社交媒體,FB上的新網紅
茅臺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也充分體現了其在歐美大眾間的人氣。2015年,茅臺集團開通Facebook主頁,短短 5個多月,粉絲數就增長到近3萬人。一些外國網友開始用它來自創各種雞尾酒,還在網上共享自己的調酒配方。
(外國網友分享的茅臺雞尾酒配方被茅臺官方Facebook轉發點贊)
外國網友貢獻的雞尾酒配方:
1盎司新鮮柚子汁、1盎司糖、2盎司茅臺優質白酒,在冰里混入西柚汁,糖和茅臺,調酒器攪拌,然后倒入杯子。茅臺味道的添加,滴入一些柚子汁,是一種酸和甜的喜悅!
茅臺與西餐的創新搭配,顛覆了中國白酒只能搭配中餐的刻板印象。2015年,茅臺酒全面進入全球著名的超五星級酒店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華爾道夫酒店是各個國家元首訪美首選的下榻之地,此次進駐,標志著貴州茅臺已經進入國際一流政商圈層。除此之外,在迪拜著名的帆船酒店,亦可以享用到地道的茅臺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