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網調研報告:光棍節里的“擇偶經濟學”
“雙十一,買買買”,期待著在即將到來的購物狂歡節里大展身手的剁手黨們可別忘了,這個節日設立的初衷,可是為了緩解單身一族們難以排遣的寂寞與憂傷。
就在光棍節前夕,中國知名婚戀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發布了《2016單身人群現狀系列報告第三期》(以下簡稱“報告”),在對1億珍愛會員線上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本次報告共收到有效樣本量4555份,對單身人士群體的經濟狀況、擇偶及婚姻觀進行了全面的解析。對于期待早日“脫單”的光棍族們來說,這是一份比“剁手秘籍”更具價值的“擇偶指南”。
單身經濟:“黃金單身女”群雌并起 男性月入五K方入“脫單及格線”
對于廣大單身朋友來說,無論是現在的單身生涯還是未來的家庭生活,月均可支配收入都決定著自身的生活品質與生活方式。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的單身男女月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K-5K,近三成單身男女月平均可支配收入達5K-8K,月平均可支配收入達8K以上的占10%。
而在月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K的“黃金單身族”中,上海單身占比最多,其次為北京、深圳、杭州、廣州。在這一“黃金單身族”中,調查顯示單身女性占比高于單身男性,尤其在一線城市中,經濟獨立且消費能力高的單身女性日趨增多。
隨著自身收入的提高,女性在擇偶時的經濟要求也水漲船高:超過八成單身女性認為5K是男士的“脫單及格線”。其中,67.06%的單身女士要求男士的月收入在5K-10K,要求月收入超萬元(10K-20K)的也有25.02%。在對男性收入要求較高的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分列全國前五。
而男性對女性的收入要求卻普遍比較低:八成的男士表示另一半收入低于5K也樂意接受,并無特別要求。
除了收入外,調研顯示,近半數(42.78%)女性認為婚姻中門當戶對很重要,而90.17%的單身男性則認為步入婚姻時感情更重要,好的家境不是必要條件。
點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擇偶經濟學”中,無論是對于男性還是女性,經濟條件均十分重要??紤]到全社會單身人群中的男女比例,單身男性的經濟壓力更大。
擇偶條件:外貌身高年齡“一個都不能少”
傳統社會習俗中講究“男才女貌”,似乎顯示出男性在擇偶時更加在乎對方的容貌與身材。但此次調研打破了這一傳統想象,數據顯示高達七成的單身女性在擇偶時認為對方的外貌條件“很重要”,相比之下,非常重視對方外貌和身型條件的男性不足四成。
受訪的單身男女性還給出了他們最期望的身高區間,其中,178cm、180cm和175cm的男性最受女性歡迎,而男性則對身高163cm、168cm和160cm的女性更偏好。
在年齡選擇上,受訪者們依然趨向于“男大女小”的傳統趨勢:有八成的單身男性傾向找比自己年輕的伴侶,其中65%的男性理想中的另一半年齡以比自己小7歲以內為宜;而女性中,超九成表示未來另一半必須要比自己年齡大,其中85.7%的女性理想中的對象年齡以比自己大7歲以內為佳。從上述數據中可看出,擇偶年齡差在7歲之內為最佳范圍。
點評:在傳統觀念里,多為男人消費女色。而現在,隨著社會觀念的開放,和女性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女人開啟了消費“男色”的時代。“男色”正成為女性“擇偶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篩選標準。
交往模式:“備胎式”約會 不介意離異 愿婚前同居
相對于“青梅竹馬”“白頭偕老”式的傳統婚姻模式,現代單身族的擇偶觀更加多元、包容、現實。
在擇偶過程中,大多單身男女均認為,在正式確定關系前,同時期和多人約會并無不妥。調研數據顯示,64.23%的單身男女認為在確定關系前,可以同時期與2-3人約會,進行綜合了解后再作決定。
而隨著離異單身人士的增加,“離異人士不好找對象”的傳統觀念也被現實顛覆:超過七成單身男女在調研中表示并不介意對方是再婚人士。
與此同時,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禁區”的婚前同居,也開始被當作“婚姻試金石”,越來越為社會所接受。珍愛網調研顯示,73.79%的受訪單身男女表示接受婚前同居,特別是男性,超八成單身男性認為同居有必要。
但這些多元化的交往模式,隨著性別和年齡階段的不同,其接受程度也有所差異。
如對于離異人士,與70后和80后的高接受比例相比,90后僅有55.5%的單身男女會接受離異人士;而對于婚前同居,僅六成女性接受這一模式,且多為80后和70后女性,90后接受婚前試愛的人不足五成。
點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程度日益獨立的新一代女性正在形成有別于前輩們的婚姻價值觀和獨立生活理念。新一代女性勇于追求感情,不將就的心態日漸成熟。
脫單愿望:蜜月旅行最受期待 花費預算與收入匹配
珍愛網的此次調研顯示,對蜜月旅行的向往是脫單愿望中最受期待的部分。有58.17%的男女認為盡管國內游時間更為充裕,但他們仍會選擇遠赴海外,讓蜜月旅行變得更有紀念意義。其中,女性選擇海外游的比例高達72.15%。
對于蜜月地點,澳洲因具備“浪漫島國”和“自然風光”特質,得到了45.6%的青年男女的喜愛;在心愿榜單排第二的是北歐國度,近三成的單身男女認為瑞士、丹麥等北歐國家充滿童話色彩,在北歐的蜜月之旅應像童話般美妙;而排行第三的是國內蜜月行,人文地理上的親近感,語言交流上的便利性,旅途安全以及消費水平適中等均是他們選擇國內游的原因。
報告顯示,蜜月花費排行榜與月平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大同小異:上海和杭州有七成單身男女表示自己愿為蜜月旅行人均花費超萬元,其次為北京,預算超萬元的超六成,可見黃金單身男女在蜜月預算上也同樣大手筆。不過,在蜜月預算相對節儉的城市中,長沙、西安及濟南的單身男女承認并不會在蜜月旅行上花費過多。
點評:點評君的一位朋友結婚時,為了避免結婚準備過程的繁瑣和辛苦,小兩口堅持沒有答應雙方家人提出的舉辦婚宴的要求,而是去國外度過了兩周的蜜月旅行。后來為了彌補“不孝”的愧疚,他們請雙方父母和主要親朋一起吃飯,接受祝福。與“孝順與否”無關,自主選擇與自己身心匹配的結婚方式,也成為新青年一代的標志。
家庭關系:近半受訪者向往獨立 “掌上明珠”成共同期待
調研顯示,盡管大部分的單身男女都不介意與父母同住。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超四成的單身男女期望在婚后與父母各為其政。其中,在“完全不能接受與父母同住”這一觀點的人群中,南京單身男女所占比例最高,達63.63%,緊隨其后的是濟南和深圳,顯示出了當今大部分單身男女對婚后獨立生活的態度。
調研顯示,81.06%的單身男女希望在婚后生育1-2個子女。盡管國家已經開放二孩,傾向于生育一個孩子的單身男女仍要比生育兩個孩子的單身男女多。此外,或出于男女比例失衡與國家養老體系日漸健全的原因,相對于傳統意義上可實現“傳宗接代”的男孩,女孩似乎變得更加受歡迎,超六成(61.6%)的單身男女心里更希望生女孩。
珍愛網珍愛研究院婚戀專家張莎莎表示,愿與父母同住以及重男輕女觀念的弱化,表明21世紀青年男女變得更為專注于家庭生活的質量而非形式。對再婚人士偏見的消解則體現了當今社會越來越強的包容力,男女雙方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共鳴而不是形式上的完滿。而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在尋找對象的過程中,不再專注尋求“依靠”,越來越有底氣“提要求”的原因,因而無論從何種角度上說,這都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點評:正如珍愛網那句品牌口號——“每個渴望愛的人都值得被珍愛”,單身人士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越發勇敢,越發追求“情感的共鳴和珍愛”,不再僅僅看重傳統的經濟或社會條件。珍愛,不將就。愿每個追求珍愛的單身人士,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