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街:如果政府包辦,就換湯不換藥了

上海:入駐公益街的公益組織更換過多家,它們的自我造血能力仍然很弱,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支持和捐贈性收入。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孫茜茜 丁捷

寧波公益街(鄒雨茉/圖)

寧波:公益街上八成店鋪都具有政府背景。希望公益街的社會化屬性更多一點,如果都是政府直屬單位在做,就換湯不換藥了。

上海:入駐公益街的公益組織更換過多家,它們的自我造血能力仍然很弱,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支持和捐贈性收入。

2016年2月,寧波市公益街發出“招募令”:入駐海曙區周江岸路的公益組織可享受免費的臨街店鋪、裝修補貼和外出學習機會……

所謂公益街,是以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為核心,依托社工、社會組織及社區,將擁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公益組織引入街道,為居民提供消費、服務、體驗于一體的互助式公益平臺。

“進入這個平臺,可以提升公信力,克服自身短板,增強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益起創”技能培訓中心負責人吳宏悅抱著這個初衷,第一時間向寧波市民政局提交了報名申請。另一家入駐的公益組織,“馨之園”社會助殘服務中心主任蘇含馨則說:“更重要的是,公益街上有很多公益資源,可以互相調動整合,并借力其它公益組織更好地提供服務。”

三年前,全國首條公益街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塘橋街道設立,隨后,公益街也在浙江、廣東等地登場。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公益街的誕生,補上了“公益生態圈”的重要一環,為公益組織提供了一條發展路徑。不過,浦東新區民政局社團處畢女士認為:“公益街運營三年多,入駐公益街的公益組織更換過多家,它們的自我造血能力仍然很弱,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支持和捐贈性收入。”

誕生

“公益氛圍濃厚,擁有促進社會組織發展、開展公益服務的先天優勢。”

“這不但是浦東的第一條公益街,在全國也屬于首創。”說到公益街,上海塘橋社區公益服務園主任宋春輝頗感自豪。

2009年,借用上海東星手帕廠的老廠房,浦東新區民政局在此建立了全國首家公益服務園,成為社會組織的孵化園。同年,塘橋街道在百米之外,注冊成立了塘橋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也就是如今的塘橋社區公益服務園,承接孵化出的社會組織融入社區。后來又增加了浦東基金會服務園。“看著這么幾位近鄰,我們萌生了讓一條公益街將兩個園區融為一體的想法。”宋春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3年,浦東新區民政局與塘橋街道辦事處聯合,以社區共治的理念開發浦東第一條公益街。“和企業協商,統一租借遷出原有商家,經過改造、裝修后,招募社會組織入駐。”宋春輝說。

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