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重現,降杠桿新招
上一輪政策性債轉股的初衷在于緩解銀行體系所面臨的不良貸款壓力,本輪債轉股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杠桿率。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6年10月,市場化債轉股啟動以來“首吃螃蟹者”的建設銀行,與云南錫業集團達成了債轉股協議,建行設立的基金以股權增資方式進入云錫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錫業股份(000960.SZ)。
在1999年的債轉股中,四大AMC的資金最早來源于財政和央行再貸款,最終由財政埋單。此輪債轉股的資金則更加市場化,注重向社會投資者募集,包括機構投資者、銀行理財資金等。
上一輪政策性債轉股的初衷在于緩解銀行體系所面臨的不良貸款壓力,本輪債轉股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杠桿率。
17年后,中國再度重啟債轉股。17年前,中國政府將萬億不良資產果斷剝離,斷臂求生,換得金融業和整體經濟輕裝前進。
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將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作為降低企業杠桿率的主要途徑之一。
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負債主要來自于商業銀行的信貸以及各類債券。所謂債轉股,就是讓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持有的債權,轉化為股權。
不過,中國經濟的宏觀環境已經今非昔比,新一輪債轉股的主要目的、操作模式和籌資渠道,都將有別于上一輪。
去杠桿還是穩匯率
如果中國選擇穩住匯率,就要通過提升國內利率維持境內外利差。
1999年,中國將四大銀行的萬億不良資產整體剝離,設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簡稱四大AMC)——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來收購并處置這些壞賬,其中部分銀行的壞賬被四大AMC接手后,轉化成了對應負債企業的股權。
四大AMC收購這些壞賬的資金來源于央行再貸款,以及發行低息債券等。
通過壞賬剝離和債轉股,使國有銀行系統經年累積的壞賬風險得以釋放。此后,中國經濟迎來“黃金十年”。不過,在2009年銀行體系經歷了信貸擴張后,債務壓力再度輪回。
中國銀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接近1.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1%,創近七年新高。
上一波債務危機集中于銀行體系的壞賬,而在這一波,中國債市也積聚了一定的風險。2016年以來,信用債(指由政府之外的主體發行、約定了確定的本息償付現金流的債券,包括企業債、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