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視】表情包的世界:丑死了,但是我喜歡
為什么表情包越丑越火?這得先從它們的社會功能說起。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徐凱文
為什么表情包越丑越火?這得先從它們的社會功能說起。
不知不覺間,表情包充斥了中國人的互聯網世界。跟帖評論里,它們可能是可笑不可言的替代表達;日常交流中,它們常常觸及文字莫可名狀的情感末梢。近年來,它們更是在各種規模的網絡口水戰里拋頭露面,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文化。這些拇指蓋大小的圖像碎片制作粗糙、樣貌簡陋、格調另類,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低俗”。不僅如此,越丑陋、越低俗、越神經質的表情包,往往人氣越高、壽命越長。為什么表情包越丑越火?這得先從它們的社會功能說起。
表情包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互聯網早期誕生的笑臉符號“:-)”,隨后經歷了字符表情、顏文字、Emoji等發展階段。到了社交媒體時代,表情包成為與文字、聲音、視頻等旗鼓相當的主流媒介。形式上,它們不再拘囿于點與線的簡單組合,而是衍生出豐富的品類;題材上,它們總是迅速呼應熱點,幾乎包羅萬象。與此同時,創作群體也不再是一小撮互聯網專業人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