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億人怎么用藥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迎來最后落槌時刻
一份目錄正攪動著整個醫療行業。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安彤 萬曉華 王倩
藥品目錄調整,安全性好,但療效差的“神仙藥”或會被開刀。OTC、輔助用藥、中藥注射劑都是討論焦點。
安全性好,但療效差的“神仙藥”或會被開刀。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是爭議重點。
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基金、發揮醫保的機制性作用是真正的難題。
專家評審制是本輪調整的亮點,也是決定品種進出的主要力量。
“我們的醫保部門就像提款機,沒有起到主動管理的職責。”
“我們拼命往體系里投錢,但扔進去的錢都打了水漂。”
一份目錄正攪動著整個醫療行業。
2016年國慶節前一天,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下發了一份重磅文件,《2016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調整方案”),明確提出2016年底前將完成本輪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
7月開始的“小道消息”,這一刻終于得到了證實。時隔最久卻又歷時最短的這次調整意味著,國家要在三個月內對七年未動的醫保目錄進行一次“大挪移”。
患者、醫生、藥企和行業協會已經聞風而動。
從十一假期開始,有關醫保目錄調整的研討會、分析會、內部會便頻頻出現。人社部的調整方案,被不同的“權威”逐字逐句、細細解讀。
各大協會已紛紛發出建議書,希望推薦的藥品能納入醫保;各種“預測榜單”和“內定品種”滿天飛;還有醫藥咨詢公司甚至開發出了計算模型,通過單個藥品打分,計算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可能性。
“支持某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請投上神圣的一票”——一些企業甚至制作了動畫頁面,在社交媒體上給自己的明星藥拉票。
患者們是最為期盼的群體。乙肝公益機構億友公益的發起人雷闖在第一時間寄出了一封印有301個簽名的聯名建議信,希望將乙肝藥物替諾福韋酯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主要簽名人都是正在用藥的乙肝患者。
“形勢每周都在變化,上周新一輪討論結束,范圍又縮小了。”離年底最后的期限,還有一個半月,這樣若隱若現的進展不停地在企業和學者間流傳。
合力正在形成。這份維系著十四億中國人用藥需求的目錄,即將迎來最后落槌的時刻。
“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調整”
一場溝通會將各方的急切展現得一覽無遺。
2016年10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京主動召集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等八大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代表座談,聽取各方意見。原定只有十幾家企業參與的座談會,最后來了三百多人。
“消息稍微靈通一點的企業都來了,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受邀的一位企業代表向南方周末記者說,一些企業代表被擠得只能在走廊上聽。但討論異常熱烈,“大家對調整醫保目錄都是歡迎的,希望能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十幾家企業代表輪流發言,每人十分鐘,大家都急切想把自己的訴求在最短時間內告訴政府官員。
“我們所有人長假都沒休息好,一看到意見稿就開始準備了。”上述受邀企業代表感嘆,他們為這一天已經等了好幾年。
醫保目錄長期不調整被業界詬病已久。
7年前的2009年11月30日,中國“新醫改”元年,人社部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09年版)》。這是自2000年第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