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食品安全局局長伯恩哈德·烏爾談中歐合作“科學語言是無國界的”

科學家需要“走出來”面對民眾??茖W應該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不是象牙塔中的精英。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萬曉華 王倩 張安彤

烏爾和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在一起。(受訪者供圖/圖)

媒體是風險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他們是信息的傳遞者和“翻譯”者。

科學家需要“走出來”面對民眾??茖W應該是社會的一部分,而不是象牙塔中的精英。

中國和歐盟在食品安全領域正開啟常態化合作的“元年”。

2016年3月,來自歐盟委員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FDA)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CFDA)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者們,剛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例行會面,并將2017年的會面地點定在了華盛頓特區。

8個月后的11月2日,上海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上,來自上述三方的從事風險評估和交流的科學家們也聚在一起。他們中就包括第一次訪華的歐洲食品安全局(以下簡稱EFSA)局長伯恩哈德·烏爾。

這是烏爾第一次來北京,除了會見對EFSA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中國機構——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以下簡稱CFSA)和CFDA,他還全程參加了上海的會議,會見了來自FDA和其他國家管理機構的同行。

風險管理、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被譽為食品安全管理“金三角”。

這次以烏爾為代表的EFSA高層們“中國行”的主要目的,是邀請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層納入更大范圍內的國際合作。

“科學評估和貿易的關系非常緊密,從這個角度說,和中國合作建立全球化的風險評估機制很有價值。”烏爾說。

在北京,EFSA和CFSA簽訂了備忘錄,這標志著雙方合作的常態化。今后雙方將進行人員交流、數據交換和研究方法的互通有無。

在中國期間,烏爾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南方周末:EFSA和CFSA將怎么合作?

烏爾:就在昨天,一個年輕的中國科學家開始了他在EFSA第一天的交流。他的領域是食品包裝材料,他會在EFSA學習歐盟如何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