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

責任編輯:史哲


◆四川大地震:現在依然有在等待救助的人
日本《朝日新聞》,5月14日,社論

    在對緬甸熱帶風暴的救援還沒有重大進展,世界各國非常焦急的時候,我們的鄰國中國發生了比(大)阪神(戶)大震災還要重20倍的大地震。
    以四川省為中心有50萬棟建筑物倒塌,一萬多人失去了生命。更多的人還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失蹤的人數更是數以萬計。
    那些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下面的人,此時此刻也在忍受著痛苦與不安,在等待救助。地震發生以后,中國動員了大量士兵趕赴災區,溫家寶總理親赴現場在一線直接指揮。但由于道路不通,救援活動難以進行。
    看了受災地區的照片、影像,我們能馬上回想起阪神大震災,現代化的建筑保存了下來,老建筑則大多倒塌。而我們看到的圖片中,學校特別地多,尤其讓人心痛。
    從倒塌的房屋中救人,最開始的3天最重要。
    日本在阪神大震災中有過痛苦的記憶。當時法國和瑞士等國提出派遣救援隊,但日本政府遲遲未做出回復,等救援隊趕到現場時,時間早已經過了3天。
    中國不應該犯相同的錯誤。接受外國救援隊的救助,能加深國與國的信賴關系,而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天。
    【點評者說】面對生命的消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就是快點,快點,再快點!


◆ 汶川地震:中國形象的嬗變信號
英國《金融時報》,5月13日,高嵩

    中國官方內部的動員體系在此次特大地震中顯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軌跡。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正試圖改變既往隱瞞或公布遲緩的做法,以期掌握輿論的主動。從北京到邊遠的貴州,可以看到整個行政體系都在把“及時公開準確信息”作為穩定民心的關鍵,電視、網絡甚至手機短信,都成為官方信息的發布渠道。與幾個月前冰雪災害中的遲鈍與封閉相比,中國行政機構此番似乎換了全新面孔,尤其是對公眾的信息回應,令觀察者印象深刻。這場波及大半個中國、影響了數以億計人口的災難,幾乎在一瞬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話題。手機間突然上升的短信和對話,讓網絡壓力陡增,幾乎是突然間,來自媒體的聲音加入到信息傳遞的潮流中。在中國,這是一次少有的媒體反應快過行政部門的救災、調查進度的競賽。這一情形在西方或許不是新聞,但在中國,或具有里程碑式的不同。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