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望與失望白宮密檔演繹中美大故事
對應百余年的中美大故事,似乎是一場大循環、大因緣。這兩個太平洋兩岸的大國,隔洋矚望很多年了。
責任編輯:朱曉佳 李宏宇
蔣介石密電觸發珍珠港事變?
最終的關鍵先生是誰?
蔣介石的激烈反對,丘吉爾的含蓄反對?
還是日本軍事機器的隆隆滾動?
請點擊視頻
點擊文末鏈接,可觀看《白宮密檔》完整版
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中國成為無可爭議的主角。中美在亞太大舞臺的角色占比,業已關機重啟、重新分配。
對應百余年的中美大故事,似乎是一場大循環、大因緣。這兩個太平洋兩岸的大國,隔洋矚望很多年了。
美國獨立戰爭剛剛結束,中國皇后號就開始了中國首航。
美國的商人們對于中國和中國市場充滿了想象。
美國第一個百萬富翁、第一個千萬富翁,都發跡于對中貿易。第一批百萬富翁的排行榜上,赫然就有羅斯??偨y的外祖父華倫·德拉諾。
羅斯福聲稱,自己比美國其他政治家更了解中國,并且對中國有“很強烈的情感”。
毫無疑問,羅斯福是第一個推舉中國為大國的美國總統。但背后的理由并非出于對中國的感情,而是設定中國可以成為取代日本的亞洲大國,以及全球“四個警察”國家之一。
為此,羅斯福親手更動了中國在“聯合國家”宣言上的排名次序,親自說服心懷疑慮的丘吉爾、斯大林。
羅斯福面對的中國,是蔣介石的中國,或誤以為就是蔣介石的中國。蔣介石面對的美國,就是羅斯福的美國,或誤以為就是羅斯福的美國。
這種誤會,使得中美故事一開始就充滿熱望和失望。充滿單方面的美好想象和雙方面的現實困窘。
1937年,蔣介石已經痛苦地發現:羅斯福不等于美國。同年,羅斯福也得知:蔣介石不等于中國。抵達羅斯福案頭的抗日戰爭報告中,已有抗戰堅決的共產黨力量的清晰資訊,有毛澤東個人畫像和談話紀要。報告人是前白宮衛隊的軍官卡爾遜少校。報告分別發自上海、南京、山西和武漢。
1944年,蔣介石、羅斯福不加掩飾地表達對對方的失望和憤怒。但基于雙方的“現實主義”,各自妥協了。
延安曾鄭重提議:毛澤東、周恩來愿意訪問白宮。這消息被白宮收到。甚至羅斯福特使赫爾利也在致羅斯福的信件中稱:“我們將安排一次由你和蔣介石、毛澤東的會見。”
歷史可以假設,但卻無法重來,毛澤東、蔣介石和羅斯福的會晤沒有實現。
羅斯福在其最后一任總統就職演說中說:
“我們已經學到一條樸素的哲理,正如愛默生所說:想要擁有一個朋友的唯一辦法,就是去做朋友。”
美國沒有深刻領會紅色中國的力量,延宕了中美故事的真正高潮。這個結論,被美國總統圖書館的中國文件清晰地證明。
羅斯福手創了美國總統圖書館項目。他手繪了羅斯福圖書館的平面圖。他在任期間,羅斯福圖書館已經建立運行。甚至,成為總統的辦公地之一。
美國總統圖書館,實則是美國總統檔案館。自羅斯福以下,已經建立的總統圖書館有十三個。奧巴馬圖書館似乎已經在籌劃建設中。
在數據驚人的總統文檔中,中國是不容忽視的核心主題之一。
南方周末、南瓜視業、騰訊新聞、騰訊視頻聯合制作的系列紀錄片《白宮密檔:總統圖書館的中美故事》第一季,講述的是羅斯福時代的中美大故事。
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本報曾摘編了該紀錄片部分內容,再現中國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史詩,以及國兩黨結成抗日統一戰線,為民族作出的歷史貢獻。這里再次摘編腳本部分內容,講述中美大故事。
1941年美日談判期間,宋子文(左)與胡適造訪白宮。
美日談判:從未見過蔣介石如此震怒
1941年是日本與美國的談判年。中國話題是其中的核心話題之一。
日本公使對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說,在其他問題達成諒解之前,能否將中國問題擱置起來。副國務卿回答,這個問題就像在問:“去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還能否上演?”
日美談判的關鍵時刻,羅斯福母親薩拉在9月4日過世。薩拉曾經帶給羅斯福最初的中國故事。
薩拉喪禮幾天后,羅斯福在海德公園針對納粹潛艇對美軍的攻擊發表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就是著名的“爐邊談話”:“當你看見一條響尾蛇擺好姿勢準備攻擊時,你不必等到它咬你一口再把它踩死。”這篇講話稿的起草者是霍普金斯。
美日談判在糾結中的時候,中日雙方正在激烈鏖戰。毛澤東一直以來對戰局有透徹的認識。
11月5日,東條內閣在御前會議上“決心一戰”。11月7日,毛澤東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