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知識之源” ——AlphaGo之前的計算機下棋小史

下棋一直就是人類智能的挑戰,自然也成了人工智能的標志之一。

責任編輯:劉小磊

肯佩倫制造的、號稱能自動下棋的“土耳其人”,其實是個騙局。(南方周末資料圖)

機器下棋史前史

1769年,德國發明家兼外交家沃爾夫岡·肯佩倫(Wolfgang von Kempelen)男爵準備造一臺機械的下棋裝置,一年后機器完工,取名“土耳其人”(The Turk),那時大家就把這玩意叫作“自動機”(automaton)??吓鍌惏堰@臺機器展示給奧匈帝國的掌權者瑪麗婭·特蕾西婭(奧國女大公、匈國女王),于是它就成為娛樂歐洲各皇室的保留節目。稱為“土耳其人”是因為這個裝置的后面坐著一個土耳其裝束的木頭人。1804年,男爵死后,“土耳其人”被轉賣給德國發明家約翰·馬澤爾(Johann Nepomuk Maelzel),1809年馬澤爾把它展示給拿破侖,并和這位不可一世的歐洲征服者對弈一局。拿破侖執白棋先手,但最后“土耳其人”大勝,拿破侖惱羞成怒,把棋盤上的棋子全胡擼到地上。有好事者把拿破侖和“土耳其人”的對戰棋譜記錄在案,確實藝不如“機”。陸續和“土耳其人”接觸過的名人還有本杰明·富蘭克林、愛倫·坡、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

“土耳其人”在歐洲巡演了幾十年,最后被人發現是個徹頭徹尾的假貨:那個裝置里總是有個活人,而且是個下棋高手??吓鍌愔皇前l明了個魔術而已。那時的水平,想造臺會下棋的機器,門兒都沒有。1827年,“土耳其人”到美國巡演時,請了美國當時的頂級高手施倫伯杰(Schlumberger)藏匿其中。在巴爾的摩的一次表演中,兩個孩子發現施倫伯杰頻繁出入后臺,把這個秘密透露給了報界。見過這臺機器的高人如富蘭克林和巴貝奇一開始就猜這是魔術而不是科技。但當時還是很多人愿意相信“土耳其人”真會下棋。

和牛頓、霍金一樣,巴貝奇還做過一屆劍橋的盧卡斯教授,他對所有機器裝置都感興趣,他在看到“土耳其人”時,正在研制第一臺機械計算機“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他認為他的分析機也可以下棋,但那至多是猜測。

下棋一直就是人類智能的挑戰,自然也成了人工智能的標志之一。二戰沒結束,圖靈就研究計算機下棋,他1947年編了第一個下棋程序,可惜那時計算機的時間(簡稱“機時”)很寶貴,輪不到他上機,地主家也沒余糧——圖靈也不能保證機時。但即使后來拿到機時,那機器和程序的水平也很有限。唐米歇(Donald Michie)是圖靈的追隨者,1950年試著在紙上模擬程序,和圖靈對弈,但這實在不是辦法。圖靈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同事迪特里希·普林茨(Dietrich Prinz)接著圖靈的思路,在1951年寫了一個殘局程序,能在離將死還有兩步的情況下,找到最優解。這個問題也被稱為“兩步將死”(mate-in-two)問題。

跳棋插曲

1951年,圖靈的朋友克里斯托弗·斯特拉切(Christopher Strachey)在曼徹斯特Mark-1上寫了第一款跳棋程序。圖靈在1952年曾與之對弈一局,輕松取勝。1956年IBM的亞瑟·撒米爾(Arthur Samuel)寫了第二個跳棋程序,這款程序的特點是自學習,這也是最早的機器學習程序之一,后來不斷改進,曾經贏過盲人跳棋大師。

1980年代末,最強的跳棋程序一直就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Chinook,作者是現任阿爾伯塔大學理學院院長的計算機系教授強納森·舍佛(Jonathan Schaeffer)。數學家丁斯利(Marion Tinsley)自1950年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