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沒有必要有任何恐慌”“北京霧霾耐藥基因”論文作者澄清
在消息的傳播中,人們擔心污染的城市空氣或是耐藥細菌的傳播途徑。不過,這可能是一種誤讀。
責任編輯:呂明合
“今天接到了很多中國記者的電話。”論文通訊作者、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和薩爾格學院教授Joakim Larsso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沒想到自己的研究受到如此多關注,這兩天頻頻接到來自中國媒體的突然訪問。
前幾天,一則《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的消息,剛剛把這位國外的科學家卷入中國的輿論風波。
盡管研究者很意外,但這篇今年10月發表在Microbiome雜志上的文章,無疑十分敏銳地戳到了公眾的痛點。
在題為《人類、動物和環境耐藥基因組構成》的論文中,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人類、動物和全世界不同環境收集的總共864種DNA樣品中尋找細菌中的耐藥基因。其中有350份樣本取自人類,145份樣本取自動物以及369份樣本取自外界環境。引發公眾大為關注的是他們選取了來自北京的14份空氣樣本。
結果發現,北京霧霾的空氣中含有平均64.4種耐藥基因,其中一種耐藥基因抵抗的是現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是治療肺炎克雷伯菌(常見的腸道細菌)引起的危及生命感染的最后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呼吸系統感染、敗血癥等病癥上,是治療嚴重細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藥物之一。
這一結論在網絡上瘋狂被轉發,一個最早發布消息的公眾號一天時間就獲得了十萬以上的閱讀量。——在消息的傳播中,人們擔心污染的城市空氣或是耐藥細菌的傳播途徑。不過,這可能是一種誤讀。
課題的研究人員和相關學者都對這一結果表示并不意外。
“總體上沒有意外,我們早就知道耐藥基因分布在環境的方方面面。”Joakim Larsso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沒想到在空氣樣本中耐藥基因的種類有這么多。”
他們最初選擇了美國紐約和加州圣迭戈家庭、辦公室、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