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笑”事件:警惕“好故事”欺騙滿滿善意
公益慈善領域看上去很美,做善事總是令人開心愉悅,但這個領域同樣存在各種darkside,吃一塹,長一智,如果我們不去信任法定的慈善組織,非要以自己的情感好惡做出判斷時,最好還是慢個半拍。
2016年11月30日,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狂被轉發。
2016年11月30日一大清早,筆者就被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屏,一個父親“賣文”給女兒籌款,這是一篇深情款款、發自肺腑的動人文字,充滿著一個父親的愛意、悲傷和期望。但短短幾小時內,劇情發生反轉,有質疑醫藥費的,有質疑“帶血營銷”的,還扒出作者羅爾個人私生活進行譴責。自然,最核心的話題依然落到了這種未經慈善組織介入的被《慈善法》排除出(法定)“慈善”領域的“個人求助”行為,出了問題如何善后。
如果此事依循《慈善法》規定的模式,由某一個慈善組織進行介入進行“慈善募捐”,那么就可以啟動一系列有關慈善行為監管的程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