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培優班 孩子既是受益者,又是受害者

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拉著孩子擠進一扇扇補習機構的大門,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升學。

責任編輯:呂宗恕 蘇永通

2016年11月29日,北京廣安門內古船大廈三樓的學而思教室,老師在給班級的學生上英語復習課。(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編者按:在國家力推素質教育、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因為優質教育資源“僧多粥少”,活生生地倒逼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課外培優市場。

以“學而思”為代表的課外培優班,雖以其教育方法及質量令家長學生癡迷,最終還是回到了應試教育的原點:考高分、上名校。

本期專題對課外培優班現況、“學而思模式”進行了調查,并試圖探尋:教育政策指揮棒何以失靈?如何走出應試主義的泥潭?

“小升初”考試制度全面取消兩年后,生源大戰愈演愈烈——學生學業負擔不減反增,并逐步延伸至課外,引發補課狂潮。

超前教育、思維訓練、考試競賽,十年間,形形色色迎合市場需求的培優機構悄然崛起。

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拉著孩子擠進一扇扇補習機構的大門,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升學。

42歲的李大海在校門口等兒子,手中的煙頭忽明忽暗,好似滴答計數的鐘表。

2016年11月20日,美國“數學大聯盟杯賽”廣州賽區決賽日。李大海12歲的兒子李小帥正在場內奮戰。

隨著一串刺耳的鈴聲,場外家長組成的人潮包圍了校門口。人潮外圍,李大海見勢趕緊掐滅手中的煙頭,朝看不到頭的隊伍里探頭張望。

看到幾個女孩一出考場就撲到父母懷里號啕大哭,李大海的心里又難受又緊張。不一會兒,一身著藍色T恤的平頭少年在人群中飛速穿梭,大喊著一聲“老爸”蹦到李大海跟前。

“考得怎么樣?”

“放心啦,很簡單。”

“嗯,回去繼續做題。”

“哦……”

對話簡單、直接而默契。2016年3月以來,半年多的時間里小帥參加過多少考試、寫過多少試題,李大海已記不清,“為了準備奧數考試,幾乎把整個廣州都跑遍了。”

父子倆現在只惦記著,即將到來的12月,還有華羅庚杯和迎春杯兩場公認“含金量較高”的比賽。能夠參加一場又一場各類教育機構主辦的高規格比賽,小帥的“成就”足以讓很多同齡人和家長艷羨。

回到家中,闖入眼簾的還是那熟悉的東西——書柜、茶幾、電視柜、餐桌和兩條閑置的餐椅上,到處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奧數題集。

“華羅庚杯、迎春杯、希望杯還有各種比賽的真題集,種類就有這么多。”李小帥用小手比劃出了一個“7”字。小帥說,即使每一本題集他都做過了,但是老爸總能找出新的題冊給他練習。所有的這些習題,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學而思。

危機

“沒有考試,要上好的公辦學校就只能等待電腦隨機派位。這個幾率,誰說得準?”

作為資深文青,起初李大海對兒子的教育堅持不走尋常路:登山、看球、畫畫,怎么開心怎么來。他曾在同事面前夸下??冢?ldquo;補習班?我們家孩子絕對不上。”他深信,“童年本該屬于山野。”釋放天性是李大海夫婦在教育問題上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