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上,素質教育沸沸揚揚;課下,應試教育轟轟烈烈 “學而思”里的教育史
學而思的發展史與中國教育的改革史交叉,似乎形成了一種黑色幽默:課上,素質教育的口號聲嘶力竭,課外,應試教育的熱潮卻走向極致。
責任編輯:蘇永通
小班培優,是學而思主要營收來源。
專家:“學而思的作用,是清楚地將這個邏輯提早展現在了家長面前:你要出人頭地就要上好大學,要上好大學就要讀好高中,要讀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要上好初中就要學奧數。”
家長:2007年學而思曾做過一個實驗,同時規劃兩個班級,一個偏學科教育,一個偏素質教育,結果,偏學科教育的班很快就爆滿,而偏素質教育的班最后來了兩三個家長。
學而思:“今天大部分機構都是應試為主素質為輔。我們希望下一個階段把素質為主做好,這是一個拐彎的過程。如果我第一步就做了第三階段的事情,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2003年的一天,《北京晚報》刊登了一則豆腐塊廣告——“迎春杯”比賽復習班正在招生。廣告主是兩個北大在讀研究生張邦鑫和曹允東,他們創辦的“奧數網”剛剛成立。
13年后,由“奧數網”演變而來的“學而思”,已成為中國教培市場的巨頭之一,在全國25座城市建立了分校,僅線下學生就超過230萬人。
在這13年間,奧數被當做應試教育的“毒瘤”,屢遭打壓,當年的“迎春杯”數次停辦又數次改名復活;靠奧數起家的學而思,更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卻擋不住家長們頂著瑟瑟冷風“瘋狂”追隨的腳步。
學而思的發展史與中國教育的改革史交叉,似乎形成了一種黑色幽默:課上,素質教育的口號聲嘶力竭,課外,應試教育的熱潮卻走向極致。
奧數起家:“這個點抓得特別準”
2003年SARS時期,中小學校停課。張邦鑫創辦的一個答疑論壇“奧數網”,意外火了。2003年8月,張邦鑫與同窗曹允東注冊了公司,辦起了輔導班。
緊接著,“迎春杯”給他們送來了第一桶金和最初的名氣。這項數學競賽是北京市的一項傳統中小學賽事,比賽結果雖不直接與升學掛鉤,卻是小升初最具分量的敲門磚。
“這個點抓得特別準。”曹允東多年后在一次演講中回憶,奧數復習班第一年招收到了一百多個學生,一個人收1500元,“這讓我們渡過了最初的難關。”
一個特殊的背景是,上世紀末,為了給小學生減負,教育部門取消了小升初升學考試。北京則早在1993年就取消了區縣統考,實行就近入學,后來又從香港引入了電腦派位,優等生也沒了保送通道。
部分家長們開始擔心孩子被派到薄弱的學校,而原來的重點學校也不愿意招收資質平平的電腦派位生。于是,一場“合謀”便在體制之外秘密進行,并由此形成了擇校和派位共存的模式。而奧數成了最佳的“接頭暗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