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將至A股打開通向世界的第二扇門

深港通開閘后,上海、深圳、香港三個證券交易市場將得以血脈相通,連接成為一個超過70萬億市值的共同體,交易量加起來直逼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李廣林 陳敏

香港證交所大廳。(東方IC/圖)

深港通開閘后,上海、深圳、香港三個證券交易市場將得以血脈相通,連接成為一個超過70萬億市值的共同體,交易量加起來直逼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這件事這么好,以至于中國人做了兩次。”一家外媒把即將于12月5日到來的深港通和兩年前開放的滬港通巧妙地聯系在了一起。

隨著深港通幾天后開閘,上海、深圳、香港三個證券交易市場將血脈相通,連接成為一個超過70萬億市值的共同體,交易量加起來直逼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對于內地股票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只要有A股賬戶就可以購買在香港上市的港股,進行國際資產配置;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這是一條不必事先經過中國主管部門批準、借道香港通往A股市場的康莊大道。

而無論資金南下(內地資金投資港股)還是北上(境外資金投資A股),最終都將使用人民幣完成交割,這也是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第一次在國際化市場上進行交易。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把圓管子和方管子接在一起

滬(深)港通的制度設計誕生于深圳的一家小茶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曾向《中國經濟周刊》回憶,那是2012年的一天,他與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坐在一起探討滬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構想,并在一張紙上畫出了最初的框架。

草圖主要想解決的問題是,內地和國際化的香港在證券市場結構、交易制度、基礎法律、監管等層面存在巨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國外資金請進來,同時也讓中國資本走出去。

2014年4月10日,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首次提出開通滬港通,此舉被譽為開放中國內地股市的里程碑式舉動,國際投資者首次無需特殊牌照就能夠交易中國內地股票。兩年后,滬港通再度擴大了可交易范圍。

借深港通開通之際,李小加前不久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做了一次專題演講,其間,他用極為通俗的語言介紹了如何打通兩地資本市場。

在李小加看來,滬(深)港通機制的核心在于,以三大交易所和兩地清算公司為主體,在不改變交易者交易習慣的前提下,“代理”國際和國內投資者的交易需求。

比如內地老百姓投資港股,就可以直接通過中國的券商下單,中國的單下完后拿到上交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