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了】綿石投資:一個主動現身的“殼”
連續觸碰食品、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和高鐵概念后,當年的燕化高新、后來的綿世股份、現在的綿石投資,終于又覓到一個好東西:殼。當然,這次的標的是它自己。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萬達商業在借殼上市的途中,先被綿石投資“借機炒作”了一回。
連續觸碰食品、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和高鐵概念后,當年的燕化高新、后來的綿世股份、現在的綿石投資,終于又覓到一個好東西:殼。當然,這次的標的是它自己。
即便一個久居北京的人,恐怕也會對建國門內大街19號——中紡大廈感到陌生。這棟業已落成20年的18層建筑,與毗鄰的好苑建國飯店、全國婦聯辦公樓屬于同一建筑群。
一家名為綿石投資(Soft Rock)(000609.SZ)的企業租客就藏身在這棟建筑中。2016年11月21日晚間,隨著一紙公告披露,這家已停牌57天悄無聲息的上市公司瞬間曝得大名。
綿石投資公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對象,是同樣位于長安街沿線、4.5公里開外的萬達集團。有趣的是,此次信披的理由是,兩家公司的借殼交易“終止”了。
有關萬達商業地產在A股市場借殼尋求再度上市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末王健林首度提出私有化構想后便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熱點。
不必任何機構攛掇,王素來決策果決。從3月30日宣布啟動私有化到最終宣布52.8港元每股回購價格,不足5月。而345億港元(約合44億美元)的總代價,亦遠超此前阿里巴巴退市時的196億港元。
當然不能都讓健林老板自掏腰包,同期于內地發行的私募產品引來包括杉杉股份、新華聯集團、中鐵集團、中航資本國際、泰達集團等一眾國有民營資本大佬捧場。傳言中6.5%至10%的年度承諾回報以及“2018年8月A股見”的閑話一句,擲地有聲。9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