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若始終在國內, 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 老舍在英美的日子

《二馬》結構與文字都進步了,但立意太淺,動機只是比較國民性,“至多不過是種報告,能夠有趣,可很難偉大”。老舍謙遜地總結:“我的好處——據我自己看——比壞處少?!?/blockquote>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李舒凝

 

《駱駝祥子》中潑辣的虎妞,幾乎成了斯琴高娃最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仡^看,她覺得自己與老舍有緣:“天意,沒轍。”(網絡圖片/圖)

托林頓廣場的居住環境差勁,老舍因此害了胃病。因為周末留在公寓吃飯,他屢遭飯廳服務員奚落。在英期間,老舍幾乎從未擺脫孤獨。

《二馬》結構與文字都進步了,但立意太淺,動機只是比較國民性,“至多不過是種報告,能夠有趣,可很難偉大”。老舍謙遜地總結:“我的好處——據我自己看——比壞處少。”

老舍逝世50年后,他的《四世同堂》要更新了。

幾年前,在哈佛大學施萊辛格圖書館,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發現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譯稿。譯稿主人是譯者浦愛德。趙武平對英文譯稿進行回譯,譯文十余萬字,將刊登在《收獲》雜志2017年第一期。

這一版本,比1982年馬小彌的譯本更全,也更接近老舍。不過《四世同堂》中文版從未全數發表,手稿部分散佚,英譯本又略去許多內容,想找到最本真的《四世同堂》幾無可能。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幾方消息表明,有多家機構爭取出版結合新譯部分的全本《四世同堂》,目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及中華書局最有希望。

譯稿面世處于一個微妙的時間段——2016年是老舍逝世50周年,按照著作權法,2017年1月1日,老舍所有作品都將轉為公版。出版社出版老舍作品,不再需要支付版稅。

在《四世同堂》掀起波瀾的同時,方旭排演的話劇《二馬》也在北京上演。過去十年里,“老北京”方旭排演或參與了六部與老舍有關的作品。

1946年,老舍應邀訪美,待了三年多,《四世同堂》在那里完稿,并完成英譯。往前二十多年,1924年,老舍第一次旅居海外。在英國,他開始寫作生涯,完成了頭三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二馬》講述老馬、小馬兩個華人在倫敦的境遇。老舍想用這個故事來比較“兩國國民的民族性”。但在某種程度上,《二馬》也可以視為老舍在倫敦見聞的投射。

了解1920年代老舍在倫敦的境遇,對理解老舍顯然必要。1930年代的一次演講中,他曾坦陳:“設若我始終在國內,我不會成了個小說家——雖然是第一百二十等的小說家。”

老舍與夫人胡絜青、小女兒舒立。(東方IC/圖)

“這不是個農業國!”

1924年9月14日,在海上晃蕩幾十天后,舒慶春終于抵達英國。“德萬哈”號客輪??吭诘俨锔?,乘客們趕著下船,以便盡快奔前程。

外國乘客需要檢驗護照,舒慶春等待了一個半小時。一同從上海過來的乘客,眼疾手快,早已走得零零落落。碼頭到倫敦市區二十多英里,通關后,他還得再坐半小時火車。

車上,他好奇地眺望外頭的英國田園:烏云稠密,底下地形起伏,綠意延綿不絕,偶爾閃過鄉村房舍,間或有牛搖尾巴吃草,并不見莊稼。他暗自感嘆:“這不是個農業國!”

離倫敦越近,鄉村景致越稀薄,房屋變得密集,墻面掛著煙塵,好像被熏過。在坎農街一下火車,他就看見了接站的易文思教授。兩人坐地鐵到利物浦街,把行李交給轉運處,就找地方喝啤酒、吃點心。去了幾個地方,倫敦給他留下最初印象:外面烏黑不起眼,可里面清潔、有秩序。

易文思告訴舒慶春,住處已給他找好,就在自己居住的巴尼特——倫敦北郊的幽靜市鎮,合租者是舒慶春好友,作家許地山。舒慶春樂了:“見了他還有什么事做呢,除了說笑話?”

兩年前,在正直的滿族牧師寶廣林影響下,老舍于北京缸瓦市教堂受洗,鄭重啟用表字“舍予”,取“舍己”之意。一度,他常征引宗教故事,來表鏟除社會積弊等道理。

在教堂,老舍結識了許地山,一見面就覺得“這是個朋友”,同時結識了擔任牧師的羅伯特·易文思。易文思在燕京大學教書,不久因精神崩潰回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在為擔任該校中文系主任的岳父物色中文講師時,他想到了舒慶春。

舒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