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茅臺與德國干杯 匠人共筑“一帶一路” 匠心共鑄“世界品質”

12月6日,“與德國干杯——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品牌推介活動”即將在德國漢堡愛麗舍酒店舉行。

漢堡,歐洲重要的國際港,正為中國茅臺的到來,做著緊張的準備。歐洲人好奇,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啤酒產地,貴州茅臺的到來,會釋放什么樣的信號?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為世界經濟未來的合作,提供新的構想。借助“一帶一路”戰略,讓歐亞大陸互利共贏,通過“德國制造”與中國龐大市場活力的深度結合,為兩國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開放、合作、共贏。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依托中國文化“走出去”加速推進茅臺國際化進程、著力提升茅臺全球影響力,這是國酒茅臺世界之路的動力與期許。

中國茅臺和德國啤酒,承載著歐亞大地兩端悠久的釀造傳統和文化特色,傳遞快樂、承載情感、構架友誼橋梁。

據有關人士透露,茅臺之所以選擇漢堡這扇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舉辦“一帶一路”主題活動,是為了在將來的拓展,開啟一個新的通道。

“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長期戰略,”即將帶隊到訪德國的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我們的努力,才剛剛開始。”

茅臺雞尾酒在歐洲市場成為新寵

一個戰略:開放融合助力世界經濟

處于全球市場環境大背景,經濟越是徘徊,世界越是需要合作。

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提出,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不僅鏈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場群體,還進一步打通了世界上主要制造業大國與沿線眾多新興國家的合作渠道,為推動全球經濟走向復蘇提供厚實的土壤。

“這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度擁抱全球市場、共同參與世界經濟的復蘇進程所做出的努力。”業內如此點評此次茅臺對漢堡的造訪。

中德兩國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兩端,是亞歐兩大經濟體和增長極。德國在歐洲范圍內率先提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其中。

“一帶一路”戰略,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引領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的強力引擎,為中國白酒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迎來重要契機。

國際市場是中國白酒未來的新增長點,基于這樣的研判,茅臺一直在研究和探索。

基于發展需要,也基于責任義務,作為中國傳統民族產業、白酒領域的標桿,茅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不同場合這樣表示,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而今天,中國的名片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我們將借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搶抓“一帶一路”的機遇,讓茅臺闊步“走出去”。

袁仁國相信,擴大“朋友圈”才能畫出同心圓。茅臺將進一步加大對海外新興市場的開發力度,優先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銷商。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也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下,了解沿線國家和地區消費習慣、經濟現狀和消費能力,逐步甄別和填補空白,茅臺會在海外市場注入更多精力。

規劃顯示,未來五年內,茅臺海外市場要力爭實現年均增長率15%以上。到2020年,茅臺酒海外銷量要占茅臺酒總銷量的10%-15%以上,消費群體結構從華人市場為主轉向西方主流市場為主。

憑借一系列涉及企業治理提升和戰略調整的制度安排,我們看到一個雄心勃勃的茅臺正在走向世界——

茅臺的身影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國際機場,各大中心城市;

茅臺的廣告正覆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等西方主流媒體;

茅臺的改革向跨國酒類企業看齊,創新驅動打造一個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的酒業航母艦隊;

茅臺的遠見抓住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把市場空間和企業影響向沿線國家深入推進。

圍繞產品、品牌、文化和市場進一步推動茅臺酒國際化,茅臺借助海外系列活動,趁熱打鐵,廣泛推介,深耕市場,在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海外市場銷售也直線上揚。

來自貴州茅臺進出口公司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共有1418噸茅臺酒及系列酒進入國際市場,比去年同期增長48%,占中國白酒出口總量的12%,實現出口創匯2.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占中國白酒出口創匯的74%。

在國內市場,貴州茅臺創造的利潤,占了中國白酒行業利潤總額的47%,貴州茅臺股票的市值突破600億美元,占中國白酒上市企業總市值的45%。

作為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并稱世界三大知名蒸餾酒,貴州茅臺酒創造了全球最高的單品收入紀錄。

截至目前,茅臺已與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家代理商合作,直接發貨地區和國家達63個,產品分布全球重要免稅口岸,海外市場的營銷網絡布局日趨完善,引領中國酒業走向世界。

漢堡,是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也是中德合作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橋頭堡。作為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及貿易中心,漢堡“開放、自由”的理念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也吸引了茅臺的目光。

茅臺這一獨具特色的“中國味道”,蘊藏著古老神秘的中國文化,茅臺在漢堡展示交流,也成為中德友好往來、互學互鑒的精彩一筆。

貴州茅臺依托“一帶一路”戰略在海外市場周密布局,為提升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德國,無疑是這個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5年,茅臺立志打造世界知名的酒類控股企業集團。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德國是茅臺重視的市場與朋友。”袁仁國說,茅臺愿意與德國啤酒一道,成為中德人民進一步了解、交往的美好介質,不斷為雙方友誼的升溫提供美好記憶。

一杯美酒:文化認同釋放品牌魅力

美酒,成為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人民加深了解、強化感情的重要橋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百年民族品牌和中國酒,茅臺有使命更有責任去弘揚中華酒文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我們將帶著深邃的華夏古老文明,帶著醇香的東方神韻,擁抱世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李保芳的這番話,正是茅臺酒在全球戰略中,堅持文化入手、文化開路的最好注解。

德國是一個喜歡飲酒的國度,素有“啤酒王國”之稱,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之一,有著兩千年的釀酒歷史和獨特的酒文化傳統。在同樣有著悠久釀酒史的中國,身為中國國酒的茅臺,無論是酒的口感、香型,還是其包裝,都具有典型的中國本土文化特色。

在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中國人提起德國,往往會聯想起啤酒;今天很多德國人,也把茅臺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之一。

1972年,中國同聯邦德國正式建交,兩國關系開啟新篇章,茅臺酒也恰逢其時在德國初露頭角。

時任聯邦德國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施羅德先生,在1972年訪華期間第一次品嘗到了茅臺酒。

“醇香的好酒!”施羅德贊不絕口。而那次訪問,引發西德三十多家媒體對茅臺酒的關注與報道,讓德國人從媒體中領略到茅臺酒的魅力。

外交官對茅臺酒的贊美以及德方媒體的宣傳成為茅臺酒聞名德國的美好開端,很多不會喝酒的德國人到中國飯館吃飯,也要求嘗一嘗中國的國酒。

2005年,茅臺酒通過德國K&K食品貿易有限公司進入了德國各大城市,遍布于德國眾多大商店(包括全德50家麥德龍商店)和餐館。

而在中德友好交往的很多場合,茅臺酒的出現不可或缺。

今年的G20峰會,德國總理默克爾向中國國家元首祝賀中國在此次盛會上的成功時,習主席幽默地回答,相信明年在德國舉行的G20峰會,一定辦得精彩——就像德國啤酒與中國茅臺,你有你的味道,我有我的味道。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白酒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茅臺的國際化之路,折射出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播之路。

不只是舌尖的奇妙體驗,茅臺百年傳奇故事和蘊含的文化精髓,讓眾多西方品酒者深深著迷。

也正是如此,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中國,茅臺酒也成為了傳統與科技發展融合的結晶。

茅臺相信,就像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威士忌、啤酒等洋酒,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中國白酒也正在為世界所認同和接受。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選擇漢堡作為2016年茅臺全球營銷的重要一站,旨在讓越來越多的德國朋友了解茅臺,真正喜歡茅臺。

今年11月,茅臺集團與美國舊金山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中美經濟融合及發展,并以舊金山為平臺擴大茅臺在美市場,而此舉被業界認為是茅臺這一中國民族品牌積極走向海外市場的又一創新之作。

這也是新時期下茅臺的一大愿景:希望美國舊金山“茅臺日”成功范例的效應可以放大,把海外慶典活動帶來的“茅臺熱”轉化為與當地實現更具體和廣泛的合作。

一張通行證:匠心品質打開國際市場

德國,歐洲重要國家,工業4.0概念的發起國。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已成為“世界工廠”。

白酒是最具特色的“中國制造”。隨著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出臺,如何實現“中國制造2025”與德“工業4.0”全面對接,實現兩國制造業優勢互補、珠聯璧合,中國白酒領軍人茅臺一直在思考。

在世界釀酒行業,貴州茅臺以過去一個世紀令人驚訝的成長,自豪地書寫了一份東方企業的成功案例,締造了白酒行業的品質標桿,成為中國民族工業品牌不斷發展壯大的典范。

而既無地緣優勢,也無資源稟賦的“德國制造”百年傳奇,是可靠、安全和精確的代名詞,也成為一塊代表國家形象的金字招牌。

同樣擁有百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締造了彼此獨一無二的成功道路。

同樣致力于精益求精、精耕細作、精雕細琢,茅臺與德國,足以惺惺相惜。

茅臺堅持,“中國制造”白酒的國際化之路,根在品質:苦練“內功”,不懈追求完美品質。

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勾兌,存放五年后出廠等傳統工藝,讓整個釀酒過程與本土氣候、環境、人文高度融合,充滿神奇的東方氣息——一瓶茅臺酒,從發酵到出廠,至少歷經5個過程、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環環相扣,嚴絲合縫。

茅臺繁多的規章制度中,有關質量保障體系的條款最多、內容最細、要求最苛刻。

產量服從品質、成本服從品質、效益服從品質、速度服從品質,對高品質的“偏執”已成為茅臺人的一種信仰和根植內心的質量文化。

匠心品質,“國酒”之尊的茅臺生產成本堪稱業內最高;

匠心品質,茅臺死守“基酒必須達到5年陳釀期才能勾兌成品酒”的底線;

匠心品質,茅臺在釀酒車間沒有“超產獎勵”;

匠心品質,茅臺建立起了包括18類322個管理標準在內的管理標準體系、包含14類167個技術標準在內的技術標準體系,涵蓋了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整個過程,有力地保障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品質的力量在于堅守,更在于創新。

與德國一樣,茅臺在堅持傳統釀造文化的同時,高度重視以現代化的工業手段,從各個環節保證產品質量。

以“智”取勝,茅臺以大數據為手段,管理著146棟制酒生產房、35棟制曲生產房、187棟酒庫,以及全球市場上下游數千個供應商、經銷商和每年上億瓶茅臺酒的走向。

“酒”經考驗,茅臺從1951年年產量不足百噸的作坊小企業,成長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釀酒企業。

匠心品質,是茅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張通行證。

來到工業4.0時代的德國,茅臺的漢堡行將從與當地釀酒企業、酒類流通平臺的交流與對話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在東方人心中,“德國制造”具有良好的聲譽。除了啤酒,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等一系列代表全球最高工業水準的品牌在中國社會影響深遠,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

來自德國制造業的嚴謹、認真、有條不紊的企業文化與“工匠”精神,讓很多中國企業在成長中受益匪淺。

而德國企業嚴謹、高效的治理模式,以及在全球市場成功的經驗和案例,為茅臺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教益。

有關人士評價說,茅臺干杯漢堡,將為兩個釀酒大國在大數據時代的產業合作、文化交流提供成功的案例,為兩國商貿往來開辟更多的合作渠道。人們相信,在這條通往財富與繁榮的絲路上,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中國和德國彼此都不會陌生。

1000多年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方,不僅實現了貿易的往來,也實現了文化的交融,為全球文明進程書寫了精彩篇章。

1000多年后,茅臺集團作為中西方酒文化交流的橋梁,將致力于與更多德國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共同促進、加強和擴大雙方在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中德經濟融合及發展。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