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為何會招人罵?
面對質疑,無論是捐款人還是募捐人,慈善可以辯解嗎?
2016年11月30日,深圳,羅一笑的父親羅爾現身回應傳言。
如果一個男人有三套房子,一套準備留給兒子,一套留給現在的老婆,另一套計劃自己養老要用——這樣的男人,即使不是好男人,至少也是個正常的男人,但為什么羅爾的辯解卻招來這么多人罵呢?
羅爾事件的爭議,本來在他與微信官方退回打賞之后,輿論慢慢平息。沒想到羅爾一接受采訪,輿論又一次大嘩。
一邊倒的輿論,當然與羅爾的做人做事直接相關。但退一萬步講,他并非十惡不赦,也沒有做傷天害理之事,為什么卻這樣被千夫所指?他到底錯在哪里?
仔細看來,羅爾只干了兩種活,做了4件事。第一種活兩件事,都跟錢有關,收款和退款,一退一收,做的事打平。第二種活也是兩件事,都跟傳播有關,寫了一篇熱文,接受了幾個記者采訪,先是一片同情,后是一片罵聲。本來事情因錢而起,隨著錢的解決,輿論告一段落;但因為多余的話,又平地起風雷。
這讓我想起王石,當年他也是因為錢而生出風波,因為多說了話而搞得狼狽不堪。
5·12汶川地震發生當天,萬科集團第一時間捐款200萬。萬科的反應不可謂慢,但隨著部分網友質疑萬科“200萬不足凈利萬分之四”,王石坐不住了,5月15日他通過個人博客回應,拋出“慈善負擔論”,遭到輿論的萬炮齊轟,并波及萬科股價連續6個交易日狂瀉,市值蒸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