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年末大掃貨從“白衣騎士”到“野蠻人”

險資在2016年末再度開啟年末大掃貨模式時,其形象已經從2015年末的救市“白衣騎士”變成了“野蠻人”。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孫一平 陳敏

 

保監會將進駐前海和恒大人壽。(東方IC/圖)

險資在2016年末再度開啟年末大掃貨模式時,其形象已經從2015年末的救市“白衣騎士”變成了“野蠻人”。

險企投資上市公司20%股權或擁有參與決策的權力后,這部分投資收益將只受到被投資上市公司凈資產、凈利潤變動的影響,二級市場估值的波動將不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和凈利潤等指標。這也是險資頻頻舉牌的原因。

一紙禁令,宣告了前海人壽萬能險突進的終結。

2016年12月5日晚間,保監會官網公告針對前海人壽采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責令其整改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禁止公司三個月內申報新的產品。

這并不讓市場意外。在此兩天前,證監會、保監會官員就已陸續放話。

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指出,投資者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舉牌、要約收購上市公司,作為對一些治理結構不完善公司的挑戰,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不過,這些資金來源必須合法合規,否則就是在挑戰監管和法律底線。

次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財新峰會上表示,對股東進行有效制約,不能由某一家股東或者控股人實際控制,為所欲為。

不少業內人士對這一天的到來并不奇怪,“利潤薄一點沒關系,但是活得久才是最重要的”。

從白衣騎士到野蠻人

與去年底的故事既相似又不同。以寶能系與萬科董事會相爭為標志,2015年年底險企舉牌上市公司進入白熱化狀態。而到了如今的2016年底,險企同樣奇襲多家藍籌股,但卻遭遇監管層的無情打壓。

去年底險資大搶購源于“救市”。2015年6月開始A股整體大幅下跌。不僅原先估值較高的創業板、中小盤股票價格下滑,許多大盤股、藍籌股股價也出現大幅下滑。

為穩定市場情緒,監管層陸續出臺相應政策穩定股價,并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2015年7月,保監會頒布《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保險資金投資股市,尤其是藍籌股“救市”作出規定。

根據通知,只要滿足上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投資藍籌股票的余額不低于股票投資余額的60%兩個前提,保監會允許險企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同時規定,保險資金投資的藍籌股票,應當符合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相關規定,在境內主板發行上市,市值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且具有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和穩定的股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