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茅臺遇上德國——兩種匠心的越洋碰撞

2016年12月7日傍晚時分,德國漢堡的街頭華燈初上,時不時盤旋而過的海鷗,向路人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兩千年來,港口面積占城市面積七分之一的漢堡,一直肩負著聯通世界的重任。這是德國走向世界的“橋頭堡”,也是中國貨品進入歐洲的首站。

港口邊,一家開業于1985年的酒店,正在等待著它今天最重要的客人——一位來自于中國的朋友。

“她”系著一條紅飄帶,從兩萬多里外的中國貴州省出發,沿著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一路漂洋過海而來,混身散發著一股神秘的馥郁芬芳,“她”就是國酒茅臺。

德國人以工匠精神著稱,而傳承了兩千年釀酒工藝的茅臺,也代表著中國人的匠心,東西方兩種匠心將會發生怎樣的碰撞?

德國前副總理、外交部長約瑟夫.菲舍爾在袁仁國陪伴下,饒有興趣地品嘗茅臺雞尾酒(張靚君/攝)

茅臺改變了外國人對白酒的印象

銀行家喬治是德國茅臺協會的副會長,住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由于愛好茅臺酒,一群資深酒友自發組成了一個小圈子,而他們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喝茅臺。

“愛上茅臺其實有點出乎意料。”喬治說對于像他這樣喝著低度啤酒長大的德國人而言,第一口茅臺留下的僅僅只有“辛辣感”,“感覺整個喉嚨都被燒掉了”。

這也是很多外國人共同的理解。有時候討論起中國白酒時,有人甚至會做出夸張的臉部表情,并且認為白酒通常是用來治愈傷口的,甚至還會告訴你:“千萬別喝白酒,你會失明、失聰,而且這只是一開始的副作用。”

不過,嘗試了人生第二杯茅臺酒時,喬治就愛上了這種感覺“很純凈、很簡單,而且沒有威士忌或者其他烈酒的紛繁復雜”,更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宿醉。

喬治說,喝完茅臺之后,完全沒有喝其他白酒時常有的頭痛感覺。另外,讓他有些吃驚的是,盡管前一天喝了很多,第二天卻只是感到身體略微疲乏,完全沒有其他癥狀。

喬治很高興,因為這次他遇到了率隊到訪漢堡舉行“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的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袁仁國對茅臺酒文化、品質的介紹,如數家珍,讓德國人眼界大開。

茅臺酒是53度,所以它能給人更強烈的刺激,從最初的嗆辣迅速轉變為醇和,余味綿綿而回味悠長,空杯留香而持久,這正是茅臺奇特之處,喝茅臺第二天不會“上頭”,這就讓人無論是朋友、家庭還是商務聚會上多了一份隨性。

喬治和他的朋友們也被茅臺的這份隨性改變著。在德國人的飲酒文化中,高于45°的酒屬于烈酒。寒冷的冬季,飯后來一杯烈酒是很多德國人,特別是北德人的習慣,但是這一般都是飯后的獨酌時光。

另外,雖然德語中會說“碰一下”,但是并沒有干杯一詞。喬治真正享受到茅臺的快樂,其實是在和中國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的。

喬治的中國朋友每次聚會時,都會拿出家里的茅臺,搭配上茅臺特制的小酒杯,“一人一口,大家一邊聊天一邊喝酒”,彼此的感情在一杯杯干杯中變得有些特別。

事實上,白酒能在那些在商務應酬中不是很親密的人中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這種迸發的激情稱為“白酒效益”。人們很容易把這種讓人陶醉的影響歸結為醬香酒的作用。更傳奇的是,在白酒的“見證”下,許多陌生人成為莫逆之交。

這種“白酒效應”在茅臺酒“一帶一路”推介會也非常明顯,細心的人發現在茅臺的作用下,整個會場都變得不一樣了,“完全成了白酒的現場”。

不同于西餐時的正襟危坐,舉著小酒杯的德國人干杯之后,一飲而盡,然后開始熱絡地寒暄,整個會場碰杯聲四起。

目前,茅臺在歐洲的價格是150歐元,而德國最著名的冰酒不過30到40歐,大多數德國白領的稅后收入也大約是2000歐元左右,這使得喝茅臺酒總是和一些特別的情景聯系在一起。

一家化工咨詢企業的部門主管告訴筆者,他在上海出差的時候,喝過兩次茅臺,回國之后一直對此念念不忘,但喝茅臺對他而言依舊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

對此,他很有感慨,因為茅臺酒的品牌形象,顛覆了他對中國產品的印象,中國的東西一直是以低廉實惠著稱,但是中國白酒并不是。

所以,在他的理解中,只有在重要的場合才會喝茅臺酒,它代表一種對參與者的尊重。

茅臺的品牌樹立,在茅臺德國經銷商葉增雅看來,也與旅德華人的社會地位提升有著暗合的關系。

華人移民德國的歷史已有百年,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后,大量華人因工業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歐洲大陸,德國成為他們的落腳地之一。

在漢堡的首飾街,至今仍有一塊陳舊的紀念牌,上面寫著:“這里曾是‘中國角’的舊址。中國人曾在德國蒸汽船上當廚師、做機械工,來到漢堡港,他們在首飾街上安家,開餐館、開商店、辦旅館……1944年5月13日早上,納粹以中國人在英國軍艦上做事為借口,指責中國人為間諜,遂將這里的160名中國人關押入威廉斯堡的集中營……”

這批華人,是19世紀末期來到漢堡的。當時,中國人因比那些從非洲和美洲來的奴工更任勞任怨,受到了歐洲商隊的“喜愛”。

但是隨著近些年,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人必須要和中國人做生意了,華人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發生了變化”。

在華人圈子里,茅臺是當之無愧的國酒,在他們用茅臺招待德國朋友時,茅臺酒積累了第一批德國的茅臺粉絲。

在當天活動的現場,茅臺特別通過Facebook征集了數十位茅臺酒的愛好者前來參加晚宴。盤點他們愛上茅臺的過程,幾乎都是從自己的華人朋友那開始的。

葉增雅談到了自己的經歷,2000年前后,他初到德國創業時候,就像溫州人常說的一句話“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那個時候可喝不起茅臺。

如今,葉增雅的生意已經小有成就,他說自己目前的計劃就是在法蘭克福開一個茅臺主題的酒吧,讓德國的主流人群有機會可以了解中國的酒文化。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致辭(張靚君/攝)

兩種匠心的惺惺相惜

“茅臺要蒸餾幾次?”

“九次”。

在聽到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的回答后,德國前副總理、外交部長約瑟夫·菲舍爾一臉驚訝。

在茅臺酒的介紹宣傳欄前,這樣的表情并不少見。即使是資深的茅臺酒的愛好者,也完全沒有想到茅臺酒的釀造工藝竟如此復雜。

“與德國啤酒在釀造過程中刻度分明、程序嚴謹,重視精準可量化進程的西方工業模式不同,茅臺‘精益求精、精耕細作、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神秘與質樸。”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正是“神秘的天,神秘的地、神秘的水,神秘的微生物環境,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釀造技術,賜予了茅臺喝了不傷肝、不傷胃、不刺喉、不口干、不誤事的神奇特質”。

與德國講求分毫不差的精益求精相比,中國茅臺的匠人精神強調的是匠人經驗的精益求精。

“釀酒的釀,如果用繁體字看,就是一個“酉”與“襄”聯合起來,表示“在谷物中間放置酒曲”,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莉說,“放置”這個過程,考驗的就是釀酒人的匠心。

對比杰克丹尼的威士忌、干邑白蘭等世界名酒,茅臺酒在釀造過程中,不但工藝最為復雜,而且所需要的微生物數量與這些蒸餾酒也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世界上其他的蒸餾酒,大約就是兩三種酵母,但是茅臺釀造的時候,里面有上千種微生物,而我們釀酒師要把這上千種微生物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

茅臺酒從開始釀造到成品耗時數年,其中包括高達7次的反復蒸餾和長期儲存,才得以產出高品質的酒產品。專業品酒師稱,要根據茅臺基酒的年份、香味和級別等進行儲存和勾兌,最終產品會由超過一百多種不同年份的酒混合而成。

勾兌是茅臺酒技術的核心,每一杯茅臺酒,都是一曲由上百種基酒彈奏的交響樂,而勾兌調味完全依靠的是茅臺品酒師在白酒釀造工藝上的經驗積累。

茅臺酒兌酒技術是核心,但是基酒是基礎,而茅臺基酒的制作更加需要匠人精神。

茅臺酒所采用的最原始的方式進行原料添加,對于人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成堆的高粱要通過人工灑熱水進行潤料,隨后工人要用鏟子不斷地進行翻拌,制酒工人必須在兩小時內完成六噸糧食的第一次翻拌,然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翻拌,重復數次之后進入下一道工序,將高粱和小麥酵母混合放進地窖發酵坑中,通過高溫堆積發酵,漸漸形成茅臺酒的特殊芳香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醬香。

茅臺的基酒制作工藝也是別具匠心的,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就好像經歷重重磨礪,每一次磨礪都能得到不一樣的味道,最終才能制成獨特的茅臺酒,此后,茅臺的基酒要經過至少三年的土陶缸窖藏,才能進行勾兌調味。

事實上,即使全盤復制茅臺的技術,也根本不可能是茅臺酒。幾十年前,中國政府為提高茅臺酒的產量,就曾在距茅臺鎮百余公里外的遵義市郊啟動“茅臺異地”改造工程,配之與茅臺酒廠完全相同的原材料、工人和工藝,但卻生產不出和茅臺酒品質相同的酒。

同蘇格蘭威士忌和干邑白蘭地一樣,貴州茅臺酒廠所在區域,成為唯一能生產茅臺酒的地方。釀造茅臺酒所采用的水,源自流經茅臺鎮的赤水河,而釀酒的原材料出產自附近的鄉鎮。發酵池采用的紅土同樣取自本地。

“每一瓶茅臺酒,都是一件匠品。”貴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此前對媒體表示,茅臺所有的規章制度里面,有關質量保障體系的條款最多,內容最細、要求最苛刻。

即使在最后的包裝環境,茅臺依舊保持著對匠人之心的追求。

在茅臺的包裝車間內,包裝工人手速十分驚人。包裝6瓶500毫升茅臺酒平均耗時僅1分鐘,每天包裝約33萬瓶,每6小時輪班1次。車間內還有專門檢測酒瓶質量的工人,將兩個酒瓶輕輕撞擊,工人僅憑撞擊時發出的聲響便能判斷酒瓶是否合格。

甚至茅臺酒瓶上的那兩條紅飄帶直到今天,依舊是人手工系的。茅臺人說,也有人疑惑為什么不直接用機器直接把絲帶打上去?這其實是一件頗有儀式感意味的環節,“代表的是對消費者那份尊重”。

中國駐漢堡領事館總領事孫從彬與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一起,見證中國茅臺“一帶一路”行的啟動(張靚君/攝)

全球掀起茅臺熱

在當年“一帶一路”漢堡推介會的現場,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茅臺集團副總經理,習酒公司董事長張德芹,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與中國駐漢堡領事館總領事孫從彬等嘉賓一起推動船槳,宣布茅臺“一帶一路”推介正式起航。

100年前,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是茅臺走向世界的起點。100年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茅臺又走到了另一個新的起點。

德國前副總理、外交部長約瑟夫·菲舍爾說,當他聽說到“一帶一路”策略時,他就感覺這個策略很有意思,德國應該用積極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它,但是沒想到今天就會因為中國的“一帶一路”而坐在這樣一個洋溢著中國風情的大廳里,和一家因此而來的企業面對面,“完全沒有想到”。

作為一個出生于巴登-符騰堡的德國人,他感覺甚至有些嫉妒茅臺選擇了漢堡作為起航點,但同時他也認為漢堡確實是一個最優的選擇。漢堡是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而漢堡人以成功商人的形象著稱于德國,這里開放和包容的氛圍,與“一帶一路”的內涵十分契合。

對此,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位于北海之濱的漢堡作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也是中德合作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橋頭堡,作為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及貿易中心,其‘開放、自由’的理念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也吸引了茅臺的關注。茅臺造訪漢堡,正是為了加強與德國的對接,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深度擁抱全球市場,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做進一步的努力”。

其實,茅臺集團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關注到了海外市場,成立了進出口公司,茅臺進出口公司董事長安懷倫依舊記得,1993年左右,茅臺所有海外市場一年的銷售額才1000萬美金。

那個時候,德國也有茅臺的經銷商——德國kk食品有限公司,但實際的情況是茅臺在德國一年也就是100到200箱的銷量,但是現在茅臺在德國有三家經銷商,2016年一年的銷量接近8000箱,“并且在德國的圣誕節到中國的春節這一段時間,還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斷貨現象,為了照顧海外市場,集團還特別拿出了一部分國內的分配額給海外市場”。

茅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發起的新一波市場拓展行動,一方面是抓住“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機會,另一方面,國際化本身也是茅臺的未來發展方向。

原因在于,目前茅臺產能有限,在國內供不應求,但不代表未來也如此。2020年,茅臺供應量將達到4萬千升,國內需求2萬至3萬千升,剩下的供應量只能由國際市場來消化。

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總領事孫從彬致辭時說,“希望德國人民能像喜歡德國啤酒那樣,喜歡中國的茅臺。”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茅臺出口營收增幅高達69.46%,海外市場已覆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茅臺在主動擁抱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也為中國白酒企業走出去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路徑。

像在向國內市場推出五十三度的茅臺酒的同時,還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研發了四十三度的茅臺。貴州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還特別透露,不僅僅如此,目前有幾款專門針對海外主流市場的酒已經進入了實驗室階段。

另外,茅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找來當地最優秀的調酒師,用茅臺調出適合當地人口味的雞尾酒。

在漢堡的活動現場,就有四款用茅臺調制的雞尾酒可供選擇,而以檸檬、薄荷葉調制出的名為“moutai”的雞尾酒前面排起了長隊。

“嘗起來很特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香氣留在唇齒間,”一位德國女記者自嘲道,已經喝了兩杯了,“我真擔心自己會喝高興了,跳到桌子上跳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