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視】“惡搞”霧霾時, 我們在做什么?

以“霧霾模因”為代表的各種惡搞,已成市民對抗霧霾的防具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湯欣

以“霧霾模因”為代表的各種惡搞,已成市民對抗霧霾的防具

2016年12月初,媒體廣泛報道:環保志愿者孫洪彬狀告鄭州市政府,要求賠償他到鄭州出差遭遇霧霾所花費的32元口罩費。據他解釋,發起訴訟是要建議鄭州市政府為市民設立霧霾賠償基金。“霧霾賠償基金”也成了繼“霧霾罐頭”“霧霾磚頭”“雕塑口罩”后又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霧霾熱詞”。揮之不去的霧霾成了都市生活的標配。每次當霧霾洶洶襲來,迎接它的除了滿大街的口罩和家家戶戶的空氣凈化器,還有網友充滿創造力的段子、流行語、惡搞圖、小視頻,甚至街頭藝術。

還記得2015年12月,全國許多城市遭遇了一輪嚴重的霧霾。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北京于當月7日發布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盡管冷空氣及時趕到,預警在三天后即解除,但此后霧霾天氣幾度反復,折騰長達月余。有意思的是,雖然這次霧霾程度不輕,但網絡輿論場并未出現多少激烈的言論。一方面,這固然是官方及時發布信息并啟動預警應急機制之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城市居民對霧霾天氣已形成“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