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汶川】都江堰-汶川:90公里生命之路

從都江堰到汶川,這是90公里的生命之路。當救援力不從心,災難中的人對生的渴望卻愈發強烈。生命在此時如巨石下的細草,柔弱無力卻百折不撓。被自然的偉力凌虐的人們,在用雙腳走出一條生命之路。

責任編輯:李梁

從都江堰經漩口,過映秀,到汶川。連接震中與外界的90公里,被塌方和泥石流阻斷的90公里,從未與生命如此緊密相連的90公里。

5月14日,連接都江堰與汶川的213國道仍然沒有恢復通車。在紫坪鋪大壩上方的滑坡路段,巨大的山體整體垮塌,把數百米路段全部掩埋。挖掘機一刻不停地工作,但在如山般堆積的石堆前,機械也顯得那么渺小無力。

紫坪鋪成為了機械難以逾越的鴻溝,外界的主要救援力量無法進入,里面的傷員和災民遙不可及。當機器的力量突然癱瘓,人的能量在這一刻開始迸發。

5月14日,軍用直升機直落汶川縣漩口鎮搶救災民。圖片由當地災民提供

步行,這個詞從未像現在一樣有力,更從未像現在一樣被賦予如此的希望。5月14日,震區的災民開始成群結隊地出現在紫坪鋪黎明村一帶,他們從漩口、映秀,甚至從汶川周邊而來,對他們來說,外界,就意味著生存;更多的人沿著同一條路趕往震區,在重重大山的那邊,有他們生死未卜的親人。

從黎明村,上紫坪鋪大壩,再從公路斷絕之處折向小路,翻越高聳的山脊。來往步行的人群綿延不絕,在險絕的山河間連成了一個巨大有力的人字。

當救援力不從心,災難中的人對生的渴望卻愈發強烈。生命在此時如巨石下的細草,柔弱無力卻百折不撓。被自然的偉力凌虐的人們,在用雙腳走出一條生命之路。

5月14日,本報記者曹筠武、孟登科在徒步進入映秀鎮的山路上。

他們沒有時間傷心

對于趕往震區尋親的人們,大滑坡處的山脊是這條道路上的第一個障礙,只有一條泥濘的小路蜿蜒而上,坡度幾乎直立。35歲的王德兵已經蓬頭垢面,他幾乎是手腳并用地向上攀援,從來沒有停下休息的意思。

這個在江西打工的汶川縣人,12日就坐上了開往成都的火車。地震之后,家里電話一直不通,王德兵當即決定回家找人。除了在都江堰打工的四哥,他的父母、兄弟和侄子都在汶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