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是一次返璞歸真的逆向追尋
你換iPhone7了嗎?
如今,手機的換代幾乎已經成為年貨的標配。依據摩爾定律的說法,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最近短短幾十年,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科技發展最快的時期。有時候,這種飛躍式的發展速度讓人們懷疑,人類過去上千年的歷史究竟意義何在。
這種懷疑只是人類自滿情緒一時的放大。因為人們很快就意識到,人類社會成果和人類身心健康的發展,遠遠沒有跟上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速度。在尋找新生活的方向的時候,歷史上漫長文明成果的價值逐漸顯現出來。老子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關于人類社會未來的答案,可能還要到傳統中去尋找。
什么才是美國的傳統?
回到傳統中去逆向追尋關于未來的答案,大洋彼岸的美國就是一個可參考的絕佳例子。
2016,對于美國人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民醫保、同性戀平權、“奧巴馬廁所令”,在經歷了左派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后,美國看上去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前進了一大步。然而這次大選,美國人不惜冒著社會撕裂的風險,不顧傳統媒體苦口婆心的勸誡,最終選出了特朗普作為他們的總統。這令幾乎所有媒體和評論家都大跌眼鏡,這意味著美國迎來了一次徹底的顛覆嗎?其實不然,這只不過意味著美國人開始慎重審視之前左傾的政策,以此期待能夠作出改變,使美國能夠向傳統回歸。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美國的傳統呢?
1994年,是一個經典電影輩出的年代。那一年,面臨同樣偉大的《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的雙面夾擊,電影《阿甘正傳》成為了當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這部電影無論從故事結構上、人物性格塑造上、情節設置上可能都不及《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是什么打動了苛刻的奧斯卡評委,使《阿甘正傳》一舉奪魁呢?
其實,電影《阿甘正傳》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彰顯了美國傳統價值觀,反映了美國人追尋失落多年的美國社會傳統心理。影片中,Forrest Gump在摯愛離去后感到迷惘,開始了他的跑步之旅,是電影藝術對失落的美國傳統追尋自我的一種意象化表達。
電影上映時的美國,就處于這樣一個重拾失落的傳統,昂揚向上的年代。
《阿甘正傳》拍攝所處的1990年代,正值美國發展的又一個上升期。當時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聯合國軍在美國的帶領下將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驅逐出境。隨后克林頓當選總統,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國力蒸蒸日上。
然而人們沒有忘記,在里根彌合美國撕裂的傷口之前,美國經歷了怎樣的傷痛。距今并不遙遠的1960-1970年代,美國是一個充滿了頹廢和反抗,充斥著迷惘和失落的國度??夏岬峡偨y被刺,約翰遜政府上臺,越戰擴大,演變為局部戰爭,并又延續了長達十年之久。越戰的創傷極大地撕裂了美國社會,人們上街游行,積極反戰。然而激進的反戰運動也把美國從一個相對保守的社會拉入了混亂的漩渦。
是的,傳統的美國人是相對保守的。
美國自1776年立國以來,其民族性格中就飽含冒險犧牲精神。從早期的國家獨立,到后來的西進運動。美利堅民族可以說是一個扛著獵槍騎在馬背上的民族。而盎格魯撒格遜人信奉的新教,則一直扮演著拓荒的美國人的精神導師的角色。一直以來,美國人靠奮斗和開拓精神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誠實守信、熱情友好、拼搏奮斗、忠誠、富有犧牲精神則是人們對美國人的評價。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潭的越戰,徹底改變了這一切。拜金、濫交、投機充斥于這個國度,美國社會面臨全面撕裂,傳統美國人的優良品質在“Make Love not War”的口號下近乎湮滅,搖滾的旋律中夾雜著憤怒的人們對政府不信任的咆哮。
所以,在電影《阿甘正傳》中,Forrest Gump被塑造得保守、忠誠、老實甚至有些木訥。這個人物在性格上毫無討巧之處,但他卻是普通美國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傳統美國人形象。透過Forrest Gump,美國人仿佛看到了曾經那個具有優良傳統的美國。
國人的傳統往何處尋
其實,忠誠、勤奮、保守,這些Forrest Gump身上所有的品質,與世人印象中忠厚勤勞的國人形象又是何其相似。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光明璀璨的文明。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戰國時期是一個偉人的哲思碰撞交流的時代,而后儒家升格為傳統文化主體,儒、道各領風騷數百年;漢代,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溝通的要道,盛極一時;唐朝文化昌榮,各國派遣唐使主動前來學習先進文化,盛唐文化由此遠播四海。除了主流文化外,中國的書法、山水畫別具一格,詩詞歌賦獨樹一幟,湯顯祖常被人拿來與同時代莎士比亞相比較。圍棋、茶道等技藝流傳至韓國、日本,成為上流社會的流行文化。
文化上的輝煌并沒有掩蓋中華民族在運動上的天賦和傳統。古代中國雖然不是建立在“馬背上的國家”,地理上的優勢讓中國極早地進入了發達的農耕社會。但北方民族的多次入侵,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新鮮血液,為其帶來了多樣性的文化。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為使國家強盛,就曾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古代中國在運動文化上,也是不遑多讓。
蹴鞠是當代足球的鼻祖,這在今天已為大眾所熟知。而今天的貴族運動馬球,在古代中國就十分流行。馬球在漢代被稱為“擊鞠”,曹植在《名都篇》中有詩云:“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用以形容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而武術,并非僅存于武俠小說中的飛檐走壁。它自原始社會歷經千年,將傳統文化思想融入招式之中,已然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文武并重,身心并修,是中國人一直以來堅持的傳統。這樣的傳統下,蘊含著以和為貴的底蘊。中國人常說,平安是福。雖然歷經動蕩,但中國人一直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以“修身齊家平天下”為理想,過著沒有太多非分之想、小富即安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19 世紀中葉。隨著外國人叩開中國國門,船堅炮利的外國軍隊似乎讓中華文化的自信蕩然無存。整個國度,從皇帝至書生,從朝野到鄉野,都處于一種驚惶不安的狀態。在失落中,人們改良,革命。而中國的古代文明,也隨著各種反傳統的浪潮失落了。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人生活產生巨變的三十年。環境、健康等問題也隨之而來,而中國人的傳統依然遺落于歷史之中,久未復興。
在文明對比的強烈反差面前,國人開始重新回到自己古老的傳統中去尋找自己的根。究竟該通過什么方式重拾并發揚傳統,是人們在尋回傳統時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無疑是一個包含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開幕式。千人擊缶,京劇走臺,山水畫軸,群體太極無疑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再現。而反觀2016年里約奧運閉幕式,下一屆奧運東道主日本東京并沒有在眾人面前展示他們的和服、茶道、花道或是藝妓。
對比二者,或許不難發現中國人在追尋文化中的問題。多年的斷離,讓國人在重尋文化之旅中,與美國人所遇到的境況如出一轍,不自信、撕裂、迷惘、脫離現實等等伴隨其中。中國人這些年所追尋的傳統,多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復古,而未能把義與理很好地寓于符合現代人生活理念和節奏的新形式中,終至進展緩慢,甚至功敗垂成。
返璞歸真的“新生活運動”
不過,形勢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12 月初的中國,正值秋冬交替,寒意漸濃,落葉夾雜著雪花在灰色調的空氣中飄蕩。然而混凝土鑄就的水泥城市里,熱情卻尚未褪去,一場場氣氛火爆的馬拉松剛剛燃爆了人們的熱情。夜幕降臨城市后,24 小時營業的書店里的明亮燈火中,則多了不少熱衷于夜讀的人群。
人們在忙碌、焦慮、迷失的生活中,用某種儀式沖撞焦躁、感受內心向往,對有些人來說,這已經成為生活中的“毒品”,一旦感知便不可自拔。中國傳統的“文武并重,身心并修”,被越來越多這樣的人融入現代生活節奏,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從“形式意義”中跳脫出來,成為務實可行的國人尋根路徑,成為一種時代趨勢。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是風頭正勁的詩人——丁當,如今已任平安人壽董事長多年。他對這個趨勢有更深刻的體察和理解。在丁當的倡導下,平安人壽通過其強大的經營系統,讓逾100萬業務員隊伍帶動家人、朋友、客戶,進而推動上億人改善生活方式,平安人壽將之命名為“新生活運動”。
平安人壽于2015年開始面向全社會倡導“新生活運動”。“新生活運動”鼓勵大眾積極運動,在行走中體驗愉悅,在奔跑中尋求快樂,遠離一切不良生活習慣;提倡在運動的氛圍中,與人建立信任關系,將善意贈予身邊人,以誠意包容身邊事;號召公眾帶領長幼、朋友總動員,在運動中親子、敬老、愛友;期望營造積極向上、陽光樂觀的生活態度,并感染更多人。
丁當將“新生活運動”定義為“一項關于國民生活生態的系統工程”。
平安人壽在各大城市組織健跑或健步行活動
平安人壽在各大城市組織健跑或健步行活動,在其擁有9000萬用戶的平安金管家App上推出線上活動“平安有約健康行”,通過業務員向客戶推薦的方式,幫助用戶將跑步變成一種日?;纳罘绞?。
2016年,平安人壽更將“新生活運動”理念融入其保險產品“平安福”,讓人們在養成健康運動習慣的同時獲得更高的保障:參加指定運動記錄平臺活動并在前兩個保單年度內達成合同條款中約定的運動目標,主險及重疾險的保障額度從第三個保單年度開始增長10%。
“平安福”這個保障旗艦產品,成為業內最為暢銷的產品之一,其推行的運動習慣也因此而進一步“暢銷”大眾??梢哉f,“平安福不僅是提供一份保障,更是一份健康運動的契約。”
或許是青年時期特殊的身份和經歷,使丁當在成為炙手可熱的金融家之后,極具人文精神和社會“野心”。
他把保險定義為“商業慈善”。丁當認為,對個人而言,保險是集眾人之善,把資金援助給最需要的人;對公司而言,保險是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讓社會大眾受益;對社會而言,保險可以做到改善人民健康狀況,提升國家的文明程度。
他曾說,一個行業的價值,不僅僅體現為經濟規模有多大,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為社會正向價值觀的形成貢獻了多少力量。一直以來,平安在環境、教育、紅十字、社群等公益項目進行持續投入,不斷地將平安的“善心善行”傳遞給社會大眾,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他希望“慈善大愛”的文化,能成為流淌在平安人血脈中最根深蒂固的東西。
丁當多次在內部會議提出,要做最受尊敬的壽險公司。他在內部推行《弟子規》,倡導用國學來提升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對公眾,除了倡導通過運動達到身體健康,亦通過倡導“閱讀”,倡導“一家人一起做能留下稀缺記憶的、有意義的事”,助力公眾“精神更健康”,最終,真正將“文武并重,身心并修”的中國傳統融入現代生活的日常當中。
就在前不久的11月29日,丁當邀約馬原、葉開、劉同、強子等人,一起獻出了直播首秀,以《少年讀書說》之名,暢談“閱讀與家庭”。令他們意外且驚喜的是,這么一場嚴肅的直播,在一個多小時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峰值近70萬人,累計觀看人數600余萬,社交媒體相關話題閱讀量1.4億。
《少年讀書說》直播現場
早在2013年,丁當還與鄧飛、樊建川、馮侖、范以錦、高希鈞、謝有順等各界領袖創始發起了“幕天公益”,專注于鄉村少年的精神成長,他們堅信“有什么樣的鄉村少年,就有什么樣的現代國家”。幕天圖書角是幕天公益的核心項目之一,希望在每一個鄉村教室,都籌建一個圖書角,讓鄉村少年也能“好書觸手可及”,通過閱讀獲得精神和靈魂上的滋養。
閱讀和運動,儼然是丁當最推崇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新生活運動”的內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返璞歸真”。
平安人壽目前正在發起“幕天捐書”活動,號召公眾以親子的方式——父母與孩子一起為鄉村圖書角選書、捐書、送書,在做公益的同時,一家人一起體會閱讀的趣味與力量,讓閱讀成為家庭健康生活。
幕天捐書活動一角
“希望全社會的公民都行動起來,通過捐書,讓廣大鄉村少年兒童能讀到更多、更好的書,讓好書伴隨他們健康成長,讓閱讀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習慣,讓閱讀成就中華民族的高貴、優雅和尊嚴!
平安人壽的上千家門店,在捐書活動中,則成為核心的中轉站,它接受所在區域公眾的捐書,并進一步篩選,統一調配送至需要的鄉村學校;其百萬業務員,亦能上門幫忙收集公眾欲捐出的閑置書籍……平安人壽已提出“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的書籍捐贈平臺”的目標。
有媒體對保險公司做優勢分析時指出:中國大的保險公司,覆蓋人群都是數千萬,一旦推行一個活動,其千萬級別的到達力和輻射力,都會產生社會規模效應。
平安人壽正利用其對時代的深刻洞察,用“新生活運動”的理念,幫助國人前往返璞歸真的逆向追尋之路上。
國人與傳統文化斷離多年,這條追尋之路或將比美國人更曲折和充滿荊棘。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轟鳴的引擎,會帶來更多的覺醒和力量。“新生活運動”的未來,就是“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