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情懷的世界里,一個樸樹就夠了嗎?
至少在我們的所見所聞里,樸樹始終在踐行著他所吟唱的、所熱愛的情懷。
2015年11月7日,樸樹在演唱會上傾情演唱。
在一個普遍懷疑的時代里,我們需要樸樹,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態告知我們,當有人只注重眼前的茍且時,的確有人始終追求著詩和遠方。但在一個缺乏情懷的世界里,我們需要的又不僅僅是一個樸樹。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樸樹與情懷。
在講樸樹之前,我們先從情懷的境遇說起。
什么是情懷,簡單來說,就是高曉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即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對人生對生活保持一種單純超脫從容的心境、情趣和胸懷。只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現在誰還敢說“情懷”兩個字,多半會得到一陣哂笑。
這不能怪人們刻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偽情懷的確大行其道,敗壞了太多人的胃口。比如夏康賣書,結果被爆出書籍是從網上批量低價買入的;比如打著“真文藝”旗號,策劃的幾場活動卻銅臭味十足;比如有民謠歌手一邊唱著小清新的愛情調調,轉而吸毒去了。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崇高被解構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佳話的時代,這是一個陰謀論盛行的時代。時代的變遷,價值觀的更迭,道德的滑坡,人心的不古,人際的猜疑,使得我們對于真善美普遍不信任。我們恨不得把所有佳話拉下道德神壇,接受最苛求的質疑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