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好處費”撂倒了誰:扶貧中的“微腐敗”
若是對這種行為放之任之,日積月累,“微腐敗”將會成為“大禍害”。
雞苗價格為每只6.5元,但扶貧辦主任卻要從中抽取每只0.95元至1元“好處費”。從幾毛的“好處費”,到上萬的低???,扶貧領域的腐敗雖然大多“微小”,但對身處困境、亟待脫貧的人來說,卻是大錢。在扶貧攻堅階段,究竟是誰將黑手伸進向扶貧資金?如何確保扶貧惠農資金在陽光下運行?新華社記者為您透析扶貧中的“微腐敗”現象。
基層干部成為“微腐敗”重災區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直接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看似“微不足道”,卻嚴重違反黨的組織紀律。在甘肅省秦安縣,五營鎮北坡村原黨支部書記邵友芳就因為截留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等問題被處分。
2015年10月,邵友芳為6戶貧困戶申請30萬元精準扶貧貸款提供擔保,貸款發放后,邵友芳要求6戶村民將貸款轉入自己的賬戶,由其及親屬使用。2016年1月,邵友芳又私刻48戶戶主印章,編造苗木購買合同及領取花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