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藍媒論壇”探討鄰避效應解扣 從“鄰避”到“迎臂”,正面化解它!

2016年12月13日,廣東電網“藍媒論壇”活動在廣州市大學城新華書店·約閱BOOKBar舉行?;顒臃謩e邀請了媒體、NGO、學界、技術專家等各方,以小型沙龍的形式,與來自廣州各高校的數十名大學生一起,探討了關于“鄰避效應”的相關話題,并由來自廣東電網的電力專家現場答疑,為同學們詳細科普了變電站選址的考慮因素,并破解了關于變電站產生輻射的傳聞。

鄰避效應,其英文原文為“Not-In-My-Back-Yard”,直譯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鄰避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激發人們的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強烈和堅決的、有時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爭行為。西方社會在進入工業社會后,逐漸滋生出了這一社會問題。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尤其是近些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公眾意識提升,鄰避問題逐漸成為政府推行公共設施建設、進行城市規劃發展的一個常見問題。而廣東省作為中國的經濟大省,也是對外開放較早的省份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鄰避問題在近年來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如何有效地做好鄰避效應解扣,既反映實際情況,又避免激化社會矛盾,成為這一時期媒體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來自南方日報深度工作室的李書龍副主任,從一名資深的鄰避話題記者角度出發,結合汕尾陸豐火電站、汕頭潮南垃圾焚燒站等實際案例,梳理了一套鄰避問題的傳播及報道方法論。 他表示,鄰避問題的傳播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每一階段應有相應的對策,而一切對策的核心就是及時、透明、有效地溝通,如何在政府、企業和民眾之間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公信力, 同時讓民眾的訴求能夠及時地反饋給政府和企業是需要每一個媒體在做相關報道時需要認真思考的。

另一方面,媒體除了對事態進行報道外,也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科普宣傳和政策宣傳,一方面破除謠言,讓公眾科學理性地看待公共建筑對健康、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大局出發,及時傳達政府補償和政策利好信息,立足長遠,消除誤會,用輿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的態度。

來自廣州當地的NGO組織——宜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的總干事羅建明先生(網名“巴索風云”),以現實中的一個案例——廣州市番禺區垃圾焚燒站建設問題為樣本,詳細介紹了一次鄰避事件的產生、發酵、高峰、解決、結果,并從中梳理了對于公眾今后解決鄰避問題、看待鄰避問題的啟示。

羅建明認為,公眾的意識覺醒和有組織的訴求表達,是對鄰避問題解決的重要推動力量。公眾并非是和政府政策“對著干”,有效的訴求表達往往能為政府解決鄰避問題提供更符合公眾利益的途徑。在這方面,扎根于廣州的數百家NGO組織,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力量,也可以成為政府和公眾對話的窗口,幫助政府與公眾溝通,進而將鄰避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消弭與萌芽之中,讓社會問題交由社會去解決。

鄰避,對應了中國自古以來的一句老話——“以鄰為壑”,而中國同樣也有一句老話叫“以鄰為鑒”。在鄰避問題上,來自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郭巍青教授,為我們帶來了其他國家解決鄰避問題的一些思路。

結合國外案例,郭教授分析,如今的政府治理思路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其對應的鄰避問題解決辦法也各不相同:國家主義治理方式往往采用由國家統籌管理,個人服從國家安排的方式來解決鄰避問題;新興的公共管理方式則多采用市場交易模式,用福利換取公眾的認可;而更廣泛的社會博弈管理方式,則會讓公眾更多地參與前期決策,以社會價值優先。

上述三種處理方式的影子,在我國各地政府的鄰避問題案例中都可見到。郭教授建議面對鄰避問題,應因地制宜、靈活選擇,而不是套用一種思路來解決鄰避問題,并在解決的過程中,以人為本,以社會發展為導向,不逃避、隱瞞問題,盡早盡快化解社會矛盾。

在觀眾互動環節,來自廣東電網計劃發展部主網項目科的趙力先生,以一個變電站的選址規劃為例,介紹了關于公共建筑選址規劃的流程和在選址過程中會考慮到的各方面問題。

趙力介紹,選址除了符合城市規劃外,是否以人為本、是否能夠妥善安撫安置周圍居民,也是政府部門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大型公共設施的選址,往往要經過多方論證、數輪聽證會,廣泛征詢各方意見后才會正式啟動。

“很多人問,為什么要建變電站,還偏偏選在市中心?”電力是社會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方式,電從發電廠發出后,需要通過變電站和輸電線路,才能送入最用戶的家里。趙力打了一個比方:社區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會在附近設置公交車站,滿足居民需要。同樣,一個建立在中心城區的110千伏變電站供電半徑為3-4公里,超過這個范圍就有可能造成電能質量下降,電壓不穩。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電站只有進入市區,才能將優質電力輸送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滿足用電需要。

變電站就在家附近,會不會有電磁輻射呢?來自廣東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環保監督室的專家劉嘉文先生,用詳實的數據和嚴謹的論證,從科學的角度為我們破除了關于變電站造成輻射的謠言。

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人們一般擔心的所謂“輻射”往往指的是電離輻射,如核輻射。而實際上,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我們平常接觸到的太陽光、家用電器如微波爐、吹風機等也會發出不同強度不同的電磁輻射,其實它們都屬于非電離輻射,即電磁感應。電磁感應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

據劉嘉文介紹,電力設施的電磁感應頻率為50赫茲,遠低于日常家用電器的電磁感應頻率, 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10月正式評定:公眾通??捎鲆姷?—300赫茲的極低頻電場和磁場,如電力線路、電纜、民房布線和用電設備周圍存在的感應電場和磁場,不存在影響身體健康的問題。

在觀眾互動環節,每位嘉賓分別就自己的演講內容提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參與活動的同學們經過小組討論,紛紛給出了自己小組的答案,許多見解也得到了嘉賓的肯定和贊賞。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荊志偉同學表示,這種輕松親切的互動方式很像平時的大學課堂,觀眾在充分發表觀點的同時,也更主動地參與了嘉賓的分享,對鄰避話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據悉,“藍媒論壇”是廣東電網聯合南方周末舉辦的系列品牌活動,活動希望通過各界分享溝通的形式,打造一個觀點交流平臺,力求在新媒體浪潮下,讓多元化的聲音在這個平臺上發出,碰撞出一些有趣、有益、有深度、有價值的觀點。廣東電網也將借助“藍色主題”系列活動,傾聽公眾聲音,了解公眾訴求,遵照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在電力建設與服務上,積極參與社會溝通,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加貼心、優質的電力服務。(通訊員:沈甸)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