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斬斷了候鳥遷徙線
占到候鳥數量60.7%的“三有”保護動物,目前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被視為候鳥遷徙的“咽喉地帶”的濕地,如今已被風電、機場、港口建設等項目緊緊“扼住”。
責任編輯:呂宗恕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但是遷徙的旅途卻危機重重。
占到候鳥數量60.7%的“三有”保護動物,目前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
被視為候鳥遷徙的“咽喉地帶”的濕地,如今已被風電、機場、港口建設等項目緊緊“扼住”。
一個蒙語里“有天鵝的湖”——內蒙古洪圖淖爾湖,2016年冬季的某一天之后,那里再也看不到一只天鵝的蹤影。
2016年10月19日,天鵝湖發生天鵝投毒慘案,259只小天鵝、綠頭鴨等因誤食含有高度殺蟲劑克百威的飼料而死亡。
一個月后,7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為了確保天鵝的安全,當地森林公安不得不用鳴笛、光射、響炮等方式驅趕在此歇息的天鵝,從此,“天鵝湖”不能再接納天鵝的歸來。
洪圖淖爾逝去的天鵝只是候鳥血色生命線上的縮影,其背后是人為捕殺、濕地萎縮、項目建設、監管缺失等因素緊掐候鳥遷徙線。
殺戮
2016年11月10日,“讓候鳥飛”公益組織(以下簡稱“讓候鳥飛”)發出的一條微博再次牽動了不少愛鳥人士的心。
“繼內蒙古候鳥被毒殺后,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市的‘天鵝湖’在11月8日左右發生了疑似天鵝中毒事件,當地志愿者說至少有三十多只天鵝中毒死亡。”“讓候鳥飛”呼吁:“天鵝生存太艱難,呼吁各地市民和政府部門加強巡護,力保天鵝順利遷徙!”
天鵝是長途遷徙候鳥的一種,每年臨近冬季,成千上萬只天鵝為了生存,結群南下。然而,眾多候鳥未完成對歸來的承諾,喪生于人為殺戮。
投毒是不少盜獵分子非法捕獲野生鳥類的最常見手法。據“讓候鳥飛”不完全估計,在中國每年有約40種、8萬-12萬只水鳥遭獵殺,其中,雁、鴨和天鵝類占絕大多數。68%被殺害的水鳥死于毒殺,這對野外種群造成毀滅性破壞。
而這些被毒殺的鳥類,正被秘密地送往各地的消費市場。
據廣東省森林公安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18日,公安部門立野生動物案件310宗,其中刑事案件103宗。其中,案件中查獲的野生鳥類,有九成都來自外省。
廣州從化區太平鎮興富市場是廣東省最大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白天為正常的家禽農副產品批發,凌晨后大量野生候鳥在此被中轉和售賣,并在天亮之前被運往珠三角一些酒樓。
11月25日凌晨1時,筆者跟隨志愿者驅車前往興富市場。興富市場夜晚燈光暗淡,仍有不少商鋪營業。在市場東北角,有幾名男子把貨車里裝有鳥的箱籠搬運到小型三輪車后,迅速罩上一層黑布,駛離市場。
廣東民間,吃鳥風俗由來已久,坊間流傳著“寧食飛禽一兩,莫食地下一斤&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