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氣食物銀行的本土化困局

食物銀行本土化面臨的尷尬不少:食物倉儲運輸鏈條怎么建構、食物安全是否有足夠保障、捐贈信息能否及時反饋等等。

責任編輯:呂宗恕

食物銀行在國外已有成體系的運作模式,羅奇代爾食品捐贈機構是英國國內比較大的食物供應站之一,也是專門為貧困人口提供免費食品的食物銀行。(視覺中國/圖)

社區居民對食物銀行的到來依然面面相覷,甚至懷疑食物不干凈。哪怕志愿者當場示范試吃,她也不能接受。

食物銀行本土化面臨的尷尬不少:食物倉儲運輸鏈條怎么建構、食物安全是否有足夠保障、捐贈信息能否及時反饋等等。

這是一家沒有柜臺,沒有自動取款機,也不辦理其他金融業務的銀行。它有的都是擺滿各種食物的貨架。沒錯,它確實就叫銀行——綠洲食物銀行。

這家銀行位于上海浦東峨山路的公益街上,也是全國首家食物銀行。三間連續的鋪面掛著綠色的招牌,上面寫有“食物銀行網絡”字樣。銀行里唯一的長桌,是用來給受助者簽領食物的。

綠洲食物銀行于2014年正式運營,從各地募集而來的可能被浪費的食物在這里被打包、派送給社區困難家庭及農民工子弟,以倡導“惜食分享”理念,減少食物浪費。

2015年,銀行共募集余量食物47.5噸。2016年9月,其下子項目“分享冰箱”開啟。3個冰箱被投放至街頭試點,里面裝著募捐來的臨近保質期的食物,街頭的拾荒者、附近建筑工地的工人、無法做飯的阿婆開始陸續從分享冰箱取用食物,溫暖透過食物銀行微信公號的視頻撲面而來。

鮮為人知的是,這種洋氣十足的食物銀行也正在中國遭遇困境。

舶來的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在美國、歐洲和臺灣、香港等地成功的實踐經驗并不能一次敲開上海人的家門,還得社區宣傳。

作為綠洲食物銀行的運營主體,上海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十多年來一直深耕于環保領域,直到2013年,他們秉著“減少食物浪費也是改善環境”的想法進行了一項食物浪費現象的調查。85個志愿者在上海四區針對餐館、面包店、便利店所做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食物存在驚人的浪費現象。78.5%的普通居民家庭有不同程度浪費仍可食用的食物;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鮮食類、零食類、飲品類等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因臨近保質期而提前下架的情況均超過50%;77.8%的面包房存在面包糕點不同程度提前下架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調研結果,綠洲公益決定發起拯救余量食物、減少食物浪費的食物分享活動。不斷增加的參與人數,促使他們必須盡快尋找一個更合適的食物捐贈及分享的方式。彼時,他們發現海內外已有類似嘗試。

美國每年大約有700億磅(約為3200萬噸)可食用的食品被浪費,其中包含了60億磅的新鮮產品。但是以減少饑餓為目標的公益組織“喂養美國”(Feeding America)解決了這一問題,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