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好怪獸,就回去打醬油電影《長城》的兩個目標
張藝謀做《長城》,最基本的目標是“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
責任編輯:朱曉佳
中方演員的名單,是張藝謀和羅異花了一下午時間擬出來的,最后參演的,都是第一人選。覆蓋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粉絲群。
張藝謀做《長城》,最基本的目標是“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
然后借水行船,傳遞中國文化信息,影響更多全世界的年輕人。
“好萊塢大片加張藝謀和中國文化信息,這是一加一。”
電影《長城》和HBO劇集《權力的游戲》有著極為相似的淵源:當年,喬治·R·R·馬丁站在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上,想象一個從南方過來的羅馬士兵會是什么樣子。這些想象,后來成了七國大陸和異鬼的故事。
《長城》最初的構想,來自美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圖爾有次來北京,飛過“從小就聽說可以在月球上看到”的長城,十分震撼:“這么大的建筑,怎么只防御人呢?”他找編劇合作創作了《長城》劇本。
劇本交到張藝謀手上,已是第七稿。張藝謀是美方選定的導演。溝通初期,圖爾有兩個擔心:張藝謀愿不愿意拍這種電影?張藝謀能不能拍這么大的電影?后一個問題,被傳奇東方影業CEO羅異的回答化解:他執導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愿意拍。盡管在“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之外,他還有點兒創造“中國英雄”、展示中國文化的“私心”。
第一次聊劇本,張藝謀提出的建議之一,是對中國式怪獸“饕餮”的設計。2016年12月9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張藝謀解釋:因為關乎“長城”,關乎民族精神,所以“饕餮”要走現實主義路線,不能天馬行空,要做得像大型食肉動物。
美方劇本充盈著關于中國的想象。張藝謀首期的任務之一,就是糾錯:皇帝怎么說話的?皇帝周邊的人怎么說話?中國英雄和西方英雄有什么不同?“如果沒有張藝謀把控,做成的英雄可能就比較西化。”羅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西方式的英雄一般比較詼諧,喜歡邊打邊開玩笑,中國的英雄就比較嚴肅。”
中國化改造,還包括結尾大戲。劇本原本寫著:五千人大軍打五千怪獸——這很西方;張藝謀提出,要十萬軍隊以上的大陣容才好看——這也很張藝謀。最終,最多的時候,電影同一場景里出現了三十一萬多只怪獸。
《長城》最終耗資超過1.5億美元(合人民幣九億多),這讓成本回收壓力巨大。“美國一些地區,比如中部的觀眾,可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