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展覽, 至少需要3000分鐘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CAFAM)第三屆雙年展揭幕,大廳里搭起高低綿延的彩色腳手架,架上散布著或大或小的二維碼??疵佬g展也離不開手機了,好像是個令人唏噓但無可抗拒的現實。
責任編輯:朱曉佳 李宏宇
武漢藝術家柯明作品《3000億人民幣的灰燼》。這些灰頭土臉的編織袋中,全是紙幣的灰燼。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CAFAM)第三屆雙年展揭幕,大廳里搭起高低綿延的彩色腳手架,架上散布著或大或小的二維碼??疵佬g展也離不開手機了,好像是個令人唏噓但無可抗拒的現實。
每個二維碼代表一個藝術家和他提交給雙年展的作品方案。按照提示安裝應用,可以看到作品方案的文字介紹和一段視頻——藝術家面對一群專家模樣的人,闡述想法,告訴他們作品怎樣實現,大概花多少錢;然后是雙方問答和討論。
CAFAM雙年展辦到第三屆,在展覽策劃方式上邁了兩大步。第一屆雙年展最傳統:由策展人或策展團隊,度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選擇藝術家及作品。雙年展的鼻祖,有著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就是這個搞法。第二屆,央美在世界范圍內聯系有策展專業的藝術高校,由學校推薦六名活躍在策展領域的畢業生,每人策劃一個單元展,構成一個大展。
第三屆CAFAM雙年展沒有策展人。
“相對固定的雙年展操作方式,很難避免單一化。我們看很多雙年展,這個也是這些藝術家,那個也是這些藝術家。”高高是第三屆CAFAM雙年展的協調員之一。
2016年5月,第三屆CAFAM雙年展對外公布了參展方案征集消息。雙年展主題“空間協商&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