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麥當娜做同一場夢 “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的上海改造
“每條線要能作為一個故事獨立成篇,合在一起又是完整的故事?!?/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曉佳
上海版《不眠之夜》將故事背景設置在1930年代的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為此進行了徹底改造。相比紐約和波士頓,1013號的每間屋子都可以調節空調溫度,這為創造氛圍和塑造表演,又多提供了一個維度。
“如中了咒一樣”
2016年,大閘蟹快謝市的時候,上海北京西路1013號的改建工程也進行到了尾聲。
從街對面望去,人們很難再認出這棟曾屬于電力公司、已被廢棄十年的毛坯房。原來的灰色水泥墻面被漿成雅致的蛋黃色;弧形外墻上刻線層疊、懸窗锃亮,頂層飾有浮雕花紋。內行人能認出,這是流行于1930年代的“藝術裝飾風格”,但很少有人能猜到這棟七層小樓的新用途。
事實上,它正為一部戲劇重生。但《不眠之夜》上海版的制作人馬晨騁并不愿意把這里簡單地稱為“劇場”。“絕對不會有個招牌寫著‘××劇場’。我們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是來看戲的。”35歲的馬晨騁不厭其煩,他想傳遞的概念是: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夢。
在這個限定時長為三小時的夢里,觀眾們要戴上白色的鬼魅面具,走過黑暗的通道,穿過燈光搖曳、歌手淺吟的大廳。然后置身昏暗而華麗、設定各異的數十個房間之間——也許是幽森可怖的病房,也許是精巧的娃娃屋,在那里與無聲舞蹈的演員擦身而過,或者看他們表演謀殺、哀傷或狂喜。沒有標準的觀賞路線,也沒有統一的劇情。強烈的復古氛圍中,只見一張張白面具在暗處漂浮。
自2003年誕生以來,《不眠之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