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京津冀重霾不賴外地,也不賴風環保部辟謠七大誤讀

24城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響應,超過七分之一國土被霾籠罩。多地空氣質量指數(AQI)“爆表”,京津冀部分城市監測點PM2.5濃度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16年12月16日,北京城被霧霾籠罩,可以看見遠處的煙霧扶搖直上,但卻看不見下面城市的高樓。(東方IC/圖)

24城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響應,超過七分之一國土被霾籠罩。多地空氣質量指數(AQI)“爆表”,京津冀部分城市監測點PM2.5濃度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12月20日,北京局地能見度不足50米,我國正處于今年以來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霾天氣過程中。環保部在19日晚的通報中表示,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重污染天氣在未來幾天將會持續加重。

面對濃得化不開的霧霾,面對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社會公眾有許多疑惑:是不是京津冀本地沒啥污染,都是給周圍隊友坑了?霧霾加重賴風電?北京霧霾原因究竟是什么?現在什么招都使了,仍然出現嚴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問題?抗霾主要靠風?“煤改氣”加劇了北京霧霾污染?治理空氣污染為什么只拿機動車開刀?

20日,在環保部給包括南方周末在內媒體的通報中,8位權威專家對上述疑問做出解讀。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其主要是由內蒙、陜西、山西這三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霧霾最嚴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產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京津冀區域國土面積雖然只占全國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國的8%,煤炭消費占全國的9.2%,單位面積SO2、NOX、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邊省份的區域傳輸對京津冀PM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