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我們的感恩方式

20余年來,作為一家有著遠大抱負的企業,中國平安一直懷抱感恩之心反哺社會,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在教育公益、環境公益、紅十字公益、災難救助等方面恪盡企業職責,體現平安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價值。“思而行至善”,在公益的道路上,中國平安從未停止思索和前進,通過“造血式”扶貧、理念式環保、勵志式育人等新模式,努力推動我國公益事業進入一個更為專業、更為透明、更具生命力的時代。

與“希望”同行 20年不忘初心

20年前,當丁當第一次站在皖西六安順河鎮的土地上時,淮河洪禍留下的滿目瘡痍仍在,順河平安希望小學的前身——董灘小學舊址,只剩下沒有倒坍的幾堵墻。那時,丁當是平安保險公司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員工,受命來皖考察確定希望工程學校選址,讓1000多名失學少年兒童在平安的捐助下重返校園。

20年白駒過隙,如今,這所中國平安集團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屋舍儼然、書聲瑯瑯,已經成為當地規模最大、教育水平最強的小學。此時,作為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的丁當,再次站在這片希望與夢想開始的地方,心中不免感慨萬千:“這20年是與‘希望’同行的20年,平安在成長,希望工程在成長,這座希望小學,如今已是平安114所希望小學的‘母版’。”

1993年,初創不久的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組,開始落實“中國平安希望小學建設項目”,幫助失學兒童重返課堂。為有效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貧困地區兒童上學難的問題,實現變“輸血”為“造血”,中國平安持續20余年堅守教育公益,在全國援建114所希望小學;連續10年開展平安支教行動,累計4800多名志愿者參與立體化支教,志愿服務時間22萬小時,受助學生達10萬人。

從2007年開始,平安人擎起“支教”的大旗。圖為2009年,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向時任中國平安公益大使劉翔授旗。

2008年震驚中外的汶川地震發生時,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第一時間與希望小學的校長聯系,在得知全體師生安然無恙的消息后又立刻派出工作組前往災區解決受災師生的食宿問題。隨后,中國平安不僅捐贈3000萬元用于重災區所有小學的重建及修繕,還發布了平安希望小學的建筑標準,突出加強抗震和消防設計。馬明哲曾說,“北川平安希望小學的奇跡讓我們倍感欣慰,學校建設是百年大計,確保學生就學環境的安全,是平安應盡的責任。”一年后,馬明哲又作為志愿者帶隊前往北川震區支教,勉勵孩子們懷抱希望面對各種挫折與磨練。

如今,每年都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學校開展志愿服務,平安的慈善理念也應時代洪流,于堅守中不斷進化。2016年,平安不斷創新公益形式,開始通過“體育支教”“圓夢冬訓營”“體育器材捐贈”等新內容,幫助貧困地區孩子通過體育運動,打開認知世界的大門。在提升鄉村學校體育教學水平的同事,讓孩子們感受體育競技帶來的快樂與魅力。目前,平安已深入貧困山區開展足球教學、體育支教、夢想眾籌、中超冬訓營體驗等諸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全方位提升偏遠地區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他們搭建揮灑天性、觸摸夢想的階梯。

在“圓夢冬訓營”結訓儀式上,恒大球星郜林、于漢超與平安希望小學的小球員們合影。

“環保+藝術” 守住青山綠水

在堅持物質扶貧的同時,中國平安更注重為青少年提供精神營養,用理念創新培養有責任擔當、善于動手解決問題的下一代。

今年9月24日,1500名穿著印有“青山綠水”T恤的兒童齊聚深圳市會展中心三號館,在當代藝術家谷文達的指導下,用科學提煉過的藍藻水為顏料,在1500平方米的宣紙上“潑墨作畫”。這項“青山綠水•平安未來”主題公益活動,就是希望通過行為藝術的趣味方式吸引孩子們興趣,用“垃圾”制成無害的顏料進行藝術創作,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呼吁社會關注自身賴以生存的“青山綠水”。

“青山綠水•平安未來”主題公益活動現場。

活動中,志愿者告訴小朋友們,藍藻一直被視為污染河流、湖泊的污染物,但經過科學加工,它們可以被提煉成安全的繪畫顏料。來自平安學童代表隊的一名孩子感嘆道:“沒想到看起來臟臟的藍藻,竟然可以創作出如此美麗的畫卷,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生活中許多垃圾都能變廢為寶。” 1個城市孩子作畫,幫助2個農村孩子喝上凈水,中國平安還聯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向10所希望小學捐出價值近100萬元的凈水設備,傳遞“青山綠水•平安未來”的公益理念,保障近3000名希望小學孩子的飲水安全。

小朋友們在宣紙上“潑墨作畫”。

正如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所言:“希望借此次公益行動契機,發起‘平安希望小學飲用凈水系統’公益捐助,幫助更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喝上安全、潔凈的飲用水,擁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實際上,環境保護一直是平安公益的重要發力點。自2012年起,中國平安攜手青基會開展“萬畝平安林”項目,完成全國21個地區共計16500畝平安林的建設,幫助生態惡劣地區改變水土資源,穩定生存環境;與氣候組織、中國綠基會開展“百萬森林計劃”,為每一位成功投??蛻羲蜕弦活w沙棘樹苗,幫助他們成為低碳車主;充分利用線上理賠、遠程定損等科技手段,實現二氧化碳減排62978.6噸。

勵志為名 育高校“雙創”人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先后指出,要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是推動“雙創”的生力軍。踐行國家戰略,中國平安早在2003年8月就已啟動大學生勵志計劃,將其作為一項長期公益項目。而項目啟動之初,曾有人表達過擔心:勵志計劃是一項較為冷門的公益項目,覆蓋全國知名高校,且論文的收集、獎學金的撥付、勵志論壇的組織,都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準備,平安是否能堅持?

如今,平安給出了完美答案:勵志計劃開展13年來,累計為5375名大學生頒發了逾1800萬元獎學金,在高校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涌現出一批發表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保險研究》等國家一級專業刊物上的優秀論文,培養了一批擁有創新思維和獨立實踐能力的“雙創人才”。

平安勵志計劃獲獎大學生合影。

其實,與傳統公益行動有所不同,中國平安勵志計劃的設立,就是希望鼓勵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勵志報國、奮發圖強,開展學術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觀念、新理論,打造學生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中央財經大學學生任雅珊曾連續3年獲得勵志計劃論文獎,由于在學術研究上的優異表現,任雅珊被保送上研究生。她說:“學術研究充滿著挑戰和困難,而中國平安搭建的勵志計劃論文獎平臺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不足、激勵我們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克服困難,幾年的參賽經歷,我收獲了專注、堅強、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擁有了創新思維和創業的能力,將終身受益。”

勵志計劃的評委,是來自全國30多所知名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學者、教授,保障了勵志論文獎的權威性、公正性及專業性。歷年獲獎論文中,在國家一級專業刊物發表的優秀論文明顯增多,選題也更多地聚焦在城鎮化、證券市場和互聯網經濟等與社會經濟發展關聯更緊密的領域,為解決當下中國存在的各種社會問題,貢獻了更多年輕大腦的思考與智慧。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回首20多年來的成長道路,中國平安在教育公益、環境保護、人才培育、災難救助、社群公益等方面多有作為,累計投入3億多人民幣,每年都會有不少于2000萬元的捐贈投入到各個公益慈善項目的運作中。

正如馬明哲所言,中國平安20多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的歷史性機遇,得益于國家和社會的支持。“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中國平安在各個公益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發力,用堅持與承擔雕刻著自己的企業公民之像,累積自己的“商業之德”,以發自內心的善意與公眾、社會、自然打交道,贏得了客戶的忠誠、公眾的關愛,社會的支持。

因此,《南方周末》將2016年度責任貢獻獎授予中國平安。這家企業與公益結緣于微時,當他們擁有第一筆利潤時,就試圖在追求利潤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找尋著力點。在平安看來,衡量一家企業的存在意義及偉大,最終要回到對社會正向價值觀的貢獻,以及對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的兌現上。20余年來,他們在公益上的全方位付出不遺余力、不一而足:在全國援建114所希望小學,受助學生達10萬人;保障近3000名希望小學孩子的飲水安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62978.6噸;累計為5375名大學生頒發了逾1800萬元獎學金。中國平安用20余年的堅守和大愛,創新與探索,持續推進企業公益惠及更多人,為社會創造和諧與安寧,讓“商業之德”守望一方平安。

志愿者和小朋友們一起在辦好的黑板報報前合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