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這四年”之一:習近平的改革時間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并重
習近平認為,鄧小平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科學方法,現在仍然需要。
責任編輯:陸遠明 蘇木樹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四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開拓,奮發有為,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
這四年,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強化頂層設計并重的改革時間。在習近平總書記戰略思想的引領下,圍繞全面深化改革60個方面、336項具體措施,中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相關領域改革全面推進,世界矚目。
這四年,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關鍵階段。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實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國經濟奮力實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化,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這四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重構政治生態,黨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加,執政能力不斷提升。
這四年,中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推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
在黨的十八大召開迄今四年的關鍵節點,本報系統梳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實踐,尋找發展奇跡背后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敬請垂注。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國對許多問題已經心明眼亮了,或者說改革已經有了潛水艇,是不是用不著“摸著石頭過河”了呢?當然不是。習近平認為,鄧小平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科學方法,現在仍然需要。
處理好改革的五大關系,包括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行,滿足現狀、故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行,吃以往的老本不行,躺在前任功勞簿上睡大覺更不行。
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已完完整整地走過了三年歷程。
三年前的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間”。此后經過了被稱為“全面深改元年”的2014年,以及被稱為“關鍵之年”的2015年,到了攻堅的2016年。
在今年1月11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這三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三年”。
回顧過去三年,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其他相關領域改革相繼展開,但也有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與設計的改革目標仍有一段距離。面對改革的阻力,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表示:“我們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
為全面深化改革定調
當然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有規則的,必須按照已經認識的規律來辦,在實踐中再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而不是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
2012年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選在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每到一處,他都聽意見、講改革。一路上,“改革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擲地有聲。在深圳蓮花山公園,還特地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塑像敬獻花籃。通過這次考察,習近平向外界展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
從擔任總書記到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這一年,習近平為接下去要推行的改革進行了全面的準備。
首先是將全黨思想認識統一到“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上來。“兩個一百年”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