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治霾之本在于發展
要治霾,還得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為產業的自然升級、為進一步城市化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大家的收入普遍增加。不過,治窮還是需要時間的,這是大實話。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侯翔宇 湯欣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年年冬季霾都是熱門話題。一個霾字,撐起了多少媒體版面?2016年也不例外。12月19日,環保部通報,全國8個城市出現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均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全國重霾影響面積12月18日擴大到62萬平方公里。
一句話闡釋霾形成的機理。霾的形成=(1)霾的來源+(2)垂直方向上形成逆溫層+(3)水平方向上沒有大風。所以,“環?;究匡L”倒也不是純粹的調侃。
重霾為什么基本發生在冬天?我們生活在對流層。在夏季,近地面的空氣溫度較高,向上流動;高層冷空氣則會下沉,這樣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對流運動,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在冬季,尤其是晚上,會形成逆溫層:地面放出大量輻射,迅速降溫,這造成了近地面空氣溫度低,上不去;高層空氣溫度高,下不來,像“結界”一樣罩住了污染物,讓霾不斷累積直至爆表。再加上北方冬季要采暖,霾的產生源比夏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