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身邊,關心全世界 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觀影側記

創辦于2003年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來到它的第十四個年頭。按官方數據,本屆節展共收到來自111個國家和地區的4059部/集作品,是歷屆參展作品之最。我作為終評委員,觀摩了最終入圍的41部紀錄片。

責任編輯:李宏宇 劉悠翔 實習生 鄭韶儀

以色列紀錄片《納格勒咖啡館》隨意而自由,在追尋式的探訪中,從不同的人面對歷史的不同態度里,展示了世界的復雜性。(主辦方供圖/圖)

面對現實題材,我總想起導演周浩的一段話:“紀錄片是有原罪的,我并不認為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一個坦坦蕩蕩問心無愧的事。我甚至一直忐忑地等待著會出現什么意外……”

創辦于2003年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來到它的第十四個年頭。按官方數據,本屆節展共收到來自111個國家和地區的4059部/集作品,是歷屆參展作品之最。我作為終評委員,觀摩了最終入圍的41部紀錄片。

直面人間世

手術臺上,醫生飛針走線,人們都以為鏡頭按下了快進鍵。另一間手術室,9名醫生,12個小時,31塊紗布,22根血管縫線……病人還是離開了人世。這部叫《人間世》的影片才剛開始。

“面對失敗,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避而不談。因為失敗背后,總會夾雜醫患雙方的矛盾、糾紛,甚至沖突。”近年,醫療事故、醫患糾紛頻頻曝光,醫院這個救死扶傷的地方,一度被推至風口浪尖。但醫院里真實的故事、醫生的努力與無奈,并不為人所知。紀錄片《人間世》用鏡頭穿過手術室緊閉的大門,穿過人們與醫院間的阻隔,展示了一個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故事。

本屆紀錄片節入圍的41部影片中,超過半數關注現實題材,關注紛亂的世界和巨變中的中國。尤其幾部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影片,都不回避問題,有的恰恰從熱點話題甚至正面沖突入手。比如《高考》關心中國教育面臨的升學問題,《地層深處》反映普通煤礦工人的艱辛勞作和生活,《絕境求生》從國有企業改革著眼,影片開頭“黃金三分鐘”展示的是由于企業轉型導致的群體事件,幾乎容納了所有的戲劇性因素和看點,而這恰恰是我們平時在電視屏幕上很少看到的。

生和死、愛和恨、歡聚和別離,是所有文學藝術作品永遠的主題,也是國際傳播中所謂的“共通語言”。終審中,幾乎所有國際國內評委都為《人間世》落淚,這正是題材的力量。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著名導演柯文斯說,自己認識的很多導演喜歡干預生活,然而,真正的紀錄片導演不是生活的導演,而是要對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