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刊】回鄉下去,未來新趨勢?
無論是“返鄉”的農民工,還是“下鄉”的城市人,他們總能在一定程度上給日益空心化的農村補充一些勞動和生產要素。
責任編輯:蘇永通
【南瓜回答】無論是選擇到農村的“城市人”,還是返鄉的農民工,面對中國城市化的大趨勢,只是一股小小的“支流”而已。離開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他們能否在教育衛生資源和工作機會稀缺的鄉下長久待下去?
這份年終特刊的面世之日正值臘月初一,歲尾已至。眾多打拼在北上廣深的外鄉人,已開始籌謀歸程,他們的故鄉或在另外一個小城,或在與城市間仍有鴻溝的農村。
對于來自農村者來說,或許有人已經在考慮,回鄉后是否還要重返城市,畢竟從城市到農村也是一種選擇,而且已有人做出這樣的選擇。
2016年12月1日,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最近幾年,“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累計達450萬人,而“下鄉”創業的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高校畢業生也有130萬人。
無論是“返鄉”的農民工,還是“下鄉”的城市人,他們總能在一定程度上給日益空心化的農村補充一些勞動和生產要素。他們當中單純為創業者有之,不堪“大城市病”之痛而逃離者也占有一席之地,還有一些人圖的則是一份情懷——尋求自然、返璞歸真。
“到鄉下去”苗頭已現,未來幾年真能成為趨勢嗎?
“不是因為農村本身有多少吸引力”
圍繞城市人口“到鄉下去”,前些年學術界開始討論中國的“逆城市化”問題,而且出現分歧。在2015年的鳳凰財經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就提到,“逆城市化”現象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已經出現,“比如說人們在郊區大量買房,城里人到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